戏曲表演的另一个显着特点就是人物的心理几乎都要靠外在的动作表演出来,我们很难在戏曲中看到“哈姆雷特”式的那种心理独白。戏曲中并不缺少大段大段的抒情独白,但演员在抒情的同时必须配以外在的动作。典型的如《牡丹亭》的《寻梦》一折,从头到尾都只是杜丽娘在花园里回想自己做的那个梦,但这出戏极考验演员的功力,因为在将近一个小时的表演过程中,几乎每一句唱腔都伴随着变化多端的身段动作。这一方面是出于对程式美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是将杜丽娘的心理活动通过外在的身段一一展现出来。比如在唱到“话到其间腼腆”一句时需要做出表现害羞的身段动作,唱到“哈哈生生抱咱去眠”一句则须做出抱的动作,而唱到“泪”这种字眼时是必然会做拭泪的动作的。而在西方的戏剧中,心理活动往往是通过单纯的独白展现出来的,虽然也有动作,但绝不可能像戏曲这样完全把心理活动动作化。这种差异在《血手记》对《麦克白》的改编中显得格外突出。
《血手记》相比于《麦克白》增加了麦克白夫人(铁氏)的戏份。麦克白夫人在原剧中精神失常后梦游、洗手的情节在《血手记》中被扩充成了一整折戏――《闺疯》。这折戏被公认为是《血手记》中的神来之笔,其昆曲化之彻底甚至让人看不出是改编之作。在《麦克白》原作中,麦克白夫人的梦游和洗手是通过医生和侍女之口描述出来的,她先是表演这些动作,然后开始喃喃自语,继续伴随着洗手的动作,我们通过她的独白和这些简单的动作以及医生、侍女在一旁的评头论足感受到她内心强烈的不安和恐惧。而《闺疯》则把这种内心的不安和恐惧通过铁氏的身段动作完全外化了,其中有一系列甩水袖的动作以表现铁氏内心的惊惧,还有接连的转身以表现铁氏内心翻来覆去的变化。最值得一提的是,《闺疯》将铁氏内心的不安和恐惧通过鬼魂的上场具象化了。《麦克白》中并非没有鬼魂,在第四幕中,麦克白好几次看见了班珂的鬼魂,但在舞台表演中,鬼魂一般不出现,观众只能通过麦克白的神情和话语想象鬼魂的存在。而在《闺疯》中,鬼魂不仅轮流上场,还和铁氏有精彩的对手戏,包括打斗、对答等,这些对手戏在表现铁氏惊惧心理的基础上更展现了她内心翻来覆去的挣扎和不安。综上所述,铁氏的心理活动在舞台上通过外在的身段动作和鬼魂的上场得到了十分具象化的展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