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钢琴协奏曲》艺术性分析
以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为例,整个曲调明亮且欢快,调式极富动力与活性,是贝多芬钢琴协奏曲一贯的风格与特征。《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构成富有灵性,能够给受众带来朝气蓬勃的感觉。《第二钢琴协奏曲》无论从规模、编制还是配器上来说均非常恰当与适中,使面向受众所呈现出的音响浓厚丰满,各个声部间的交织恰到好处。除此以外,乐曲旋律与结构之间的配合非常和谐,在旋律的发展中,调性的变化与音型节奏的变化高度配合,对于受众而言有非常强的情感说服力。因此,《第二钢琴协奏曲》往往能够给受众带来一种水到渠成,清新自然的感觉。这种风格与莫扎特、海顿等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同时更体现出了浓厚的贝多芬式风格。从作品结构上来说,《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结构具有非常典型的规范式特点,但在这种高度规范的结构手法中,贝多芬通过对小的动力性扩展以及巧妙的连接,使作品主题呈现出了极富灵动性的艺术美感与价值。以第二乐章为例,《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第二乐章为慢板旋律,旋律基调为降E大调,节奏形式为3/4拍。第二乐章整体在风格以及旋律方面有近似于海顿的风格,在沉思中带有温暖,在谨慎中带有柔和。旋律构成中广泛应用具有器乐式特点的朗诵调,能够时常形成旋律式情绪,并层层推进这种情绪的发展与高昂,在这其中也蕴含了贝多芬在钢琴协奏曲创作方面的个性。但同时,从《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调性布局的角度上来说,其中仍然遗留有一定的奏鸣曲曲式特性,这一特点反应了当时时代背景下作曲创作仍然以奏鸣式曲调为主要题材,包括贝多芬在内的作曲家在作品创作中均有意无意的带有一定的奏鸣曲曲式特性,使曲调旋律具有安逸、优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