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作品的创作是二胡艺术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根基,因此二胡创作对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这一点是制约黔东南二胡艺术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黔东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之地,这里的人民大多能歌善舞,有的还会吹芦笙,但知晓二胡演奏的人并不多,二胡音乐工作者相对全国其他地方来说偏少。所以黔东南二胡艺术无论在创作上还是演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创作上,缺乏二胡音乐工作者对作品的创作,二胡学习者大多都是演奏现有的二胡作品,在演奏上,二胡演奏技术的学习也是局限于传统的二胡演奏技巧,没有创新。我们知道每个时期二胡艺术的突破性进展都是由二胡作品的问世所带来的。例如,五四时期,刘天华的十首二胡独奏曲使二胡艺术从民间艺术走向专业舞台;五六十年代由刘文金创作的两首二胡曲《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将二胡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时代和高度;到了七八十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作品和移植作品,将二胡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二胡作品的创作是二胡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胡艺术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创作新的、好的二胡作品,否则二胡艺术就会停滞不前。同样,二胡的演奏同样也会促进二胡作品的不断出现,创作与演奏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实现黔东南二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中西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创作与演奏的关系。只有合理处理好这三个关系,黔东南二胡艺术才得以有突破性进展,二胡这件乐器也能在这个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行,二胡艺术也将永葆常青。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