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思索,是启迪读者心往神驰的思想力量

  刘白羽善于把诗的“触角”伸向光明、纯洁、壮美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美好事物,如喷薄的红日、冲天的炮火、一往无前的江轮、熠熠放明的灯火等等,这使他的散文获得鲜明的美感和洋溢着一股浓郁的诗意。但不仅如此,他能够透过这些美好事物的表象,洞察底蕴,挖掘本质,借以展开一种严峻而深沉的哲理思索,这是刘白羽散文立意的一个显着特色。

  众所周知,刘白羽曾经是一位随军记者,一位驰骋千里战场的军人。“作为一个在尘土飞扬的行军路上走过的人,在战火纷飞的前线上走过的人,今天回想起来,在最初一刹那,就象一下看到灿烂的阳光,心中说不出那么欢欣,鼓舞,幸福,喜悦。因此,祖国建设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经叩击作者的心弦,便很自然地引起他对“血与火”的思索,从历史深处和革命高度进行艺术想象和艺术概括。从对散光事物的捕捉、生活感性的触发,到严峻深沉地展开哲理思索,这是刘白羽散文构思的一般过程。这种哲理思索象火花一闪,把作者立意的思路照得通明;同时,它也是引领读者感受作品诗意的思想之光。

  例如《长江三日》,这篇散文是刘白羽的代表作。作者用浓艳的画笔,描绘出一副色彩斑斓的长江的油画,热情讴歌了深邃的革命哲理。第一日,文章叙写江轮由重庆到三峡前的一段历程,着重突出长江形态各异的美。水天一色、滚滚江流是作者的感受,在黑夜中冲破惊涛骇浪、奋勇前行的江轮,是作品贯穿始终的主体形象,作者把它们与当时的时代、当时的生活联系起来了:“我觉得这是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由于这一思想的交融,江轮便成为当时整个革命事业的诗意象征了,“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思索,也便成为贯穿全文的内在思想红线。第二日,作者叙写了江轮穿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惊险情形,以及三峡的雄伟壮观、磅礴气势。显然,这一部分含蓄地把“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思索引向深处。其中,突出渲染江轮与狂风恶浪、暗礁险滩的搏斗,并穿插对两岸层峦叠嶂的精描细刻及山川历史、优美传说的叙述,初看起来似乎全是写实,但读者从“看起来这清滩的声势十分吓人,但人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路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数句,便能够领会哲理思考的旨意:领航人只有用胆识和智慧征服暗礁险滩,才能开辟一条无往不胜的道路。第三日,文章叙写长江“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的秀丽景色和作者穿过三峡后的恬淡心境。巧妙的是,其间穿插了卢森堡《狱中书简》中的两段话,用以表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这把“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思考推到新的境界。作者启发读者去思考,无产阶级在开辟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必须具备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的精神,前仆后继,百折不挠,以生命和热血去“凝聚”“最自由最强大的光辉”。作者说:“我不能意识到,今天我们整个大地,所吐露出来的那一种芬芳、宁馨的呼吸,这社会主义生活的呼吸,正是全世界上,不管亚洲还是欧洲,在美洲还是在非洲,一切先驱者的血液,凝聚起来,而发射出来的最自由最强大的光辉。”至此,文章的哲理思索达到了高潮和顶峰。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哲理思索是作品立意和构思的“中心点”,文章虽然落墨于山河画卷,却处处着眼于哲理的诠释。因此,格调高昂,诗意浓烈,气势壮阔,诗情、画意与哲理交融,浑然一体了。如果没有这个“凝光点”,这篇作品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激动人心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

为您推荐

散文格调高雅,富于哲理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宗璞的散文,内容丰富,充分的反映作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她说:“若能为徘徊在十字路..

吸纳爱而释放艺术的力量

  草间弥生重新复出后,近十年的艺术作品少了以往的愤怒和叛逆,却保持了标志的圆点元素和高明度的色彩特征,吸引着公众的眼球。草间弥生近年来与众多国际一线品牌合作,将作品与品牌形象做结合,逐渐她的艺术作品的受众人群..

艺术创作中爱的精神力量

  从孤独走向大众,从叛逆宣泄到追求世界和谐,寻求生命共生,这是一个艺术中爱的信念,也许草间弥生还并没有达到她所向往的一个状态,但是这样一个艺术创作中的爱的精神力量是人类永恒的期许。艺术创作可以是一种褪去旧时尘..

传统戏剧带给人们的启迪

哲理思索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感受

  必须指出,刘白羽的哲理思索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感受。他在回答如何捕捉和表现生活诗意的问题时,谈过《火光照红海洋》这篇散文的创作经验和体会。他说:“……我自己从生活中观察得来,成为我的一句诗,于是我写下了‘..

哲理诠释包含在鲜明的形象中,化真理为形象

  哲理如诗,被称为“哲理诗”,绝大多数过于抽象,缺少诗情画意。可是,好作品不多。好的散文总是在鲜明的形象中包含着一种哲理的诠释,用高尔基的话说,“把真理化为形象。” 刘白羽的散文思索有他的特点:常常寓意于纯洁、光..

哲理思索,是启迪读者心往神驰的思想力量

  刘白羽善于把诗的“触角”伸向光明、纯洁、壮美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美好事物,如喷薄的红日、冲天的炮火、一往无前的江轮、熠熠放明的灯火等等,这使他的散文获得鲜明的美感和洋溢着一股浓郁的诗意。但不仅如此,他能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