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伦歌》是具有很强民族性因素的作品。所谓民族性,体现在所使用的五声性和声、传统歌词韵律以及歌曲段落发展等方面上。
作品的整个发展过程可以用伤感――悲壮――兴奋――宏达四个过程来表述。在钢琴伴奏弹奏的时候,要以演唱者的歌唱状态为中心,选择合适的伴奏音量、音色和音质来配合,做到对演唱者的演唱同步,并起到连接、补充、修饰等辅助作用。
作品分为三段,即A B C 扩充段落。第一段以五声音阶的进行为主,表现儿童失去父母的悲伤和痛苦,前奏进入时要弹奏的使用稍凄楚的音色,左手低音重复进行,在弹奏完第一个低音后,要迅速的找到下一个跨音区的音符;右手弹奏的要有棱角,在前奏结束的时候第四小节的T方向的延音处,要给演唱者留有准备。演唱者进入后,左手整体的踏板使用的要连贯。随着作品发展,伴奏与旋律声部出现轮唱的形式,要弹奏的流动性强,稍突出一些。后以mf力度出现的具有转调性质的琶音奏法,要弹奏的如流水般连贯。在重复段落,即“小鸟归去”前,左右手伴奏要起到连接和推动的作用,力度渐强,在“归去”处,右手高音区,需弹奏的音响宽厚一些。
第二段,节奏鲜明有力的进行,充满着坚强的生活意志与力量,悲壮而又激动。弹奏时要将切分节奏中的八分音符弹奏的富有弹性,突出四分音符,并与之形成强弱的鲜明对比。在左手震音的弹奏上,要弹奏的音响宏大,把握住第一个低音,弹奏时手腕放松,保持震音以较快的频率进行。
C段回归主调bE大调,乐段以前两段的音调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表现奋起的激昂情绪。进唱时,演唱者与伴奏都要保持兴奋地情绪,弹奏时采用f力度,右手弹奏的要富有力量,左手则要连贯的进行,左右手的配合要抒发音乐强烈的号召力量。在与扩充段落的连接处,要突出左手重音,在后两拍做渐慢处理,以增强对具有表现庄严风格的补充段落的期待感。
作品的高潮在补充段落,即“浩浩江水……”,语气缓慢下来,庄严宏伟的旋律和丰满的和声表现出英雄般的气魄,唱出了作品“大同博爱,共享天伦”的崇高理想。伴奏音型增多,左右手的伴奏织体都变得丰富起来,弹奏的音响要丰满。左手在的节拍重音在第一个低音上,要弹奏的略重一些,右手要将保持音弹奏的有爆发力,弹奏的稍跳跃一些,突出颗粒性的音色。coda与引子的材料相同,遥相呼应,具有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习性。伴奏时也要与回归引子的音色,在最后两小节处做渐慢、渐弱的处理,营造意犹未尽的气氛。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