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伦歌》的人文及创作背景。黄自的艺术歌曲《天伦歌》是一首具有教育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同时,它也具有民族性的特点。这首作品是根据联华公司的影片《天伦》而创作的主题曲,也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首为电影谱写的艺术歌曲。作品创作于我国政治动荡、经济不稳定的30年代,这个时期,这种文化思潮冲击着我国各个领域,连音乐艺术领域也未幸免――以《毛毛雨》为代表的黄色歌曲流传广泛,对人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极其深刻,黄自为此担忧,创作了大量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较高的艺术歌曲。《天伦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作品以孤儿失去亲人的苦痛为起点,发展到人民的发愤图强,最后升华到博爱、奋起的民族志向,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天伦歌》曲式与和声。《天伦歌》是并列三部曲式,为A B C,最后扩充并达到全曲的高潮。作品中引子和coda所使用的音乐材料相同,前后呼应,合头合尾。这首艺术歌曲结构规整,乐句进行的较为清晰,所使用的节拍韵律符合歌词的特点,如三连音紧密连接,为突出歌词中号召的力量等。
和声上,充分体现了中西方作曲技法融合的创作特性。使用了很多七和弦。其中,一部分是西方的和声,一部分是将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中的五个音纵向的结合,构成五声性和弦。与前两首作品相比,《天伦歌》的民族性因素增强,这也与它本身的歌词内容和要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相对应。
(三)《天伦歌》的伴奏织体分析。《天伦歌》的前奏使用了A段进唱的旋律发展而来的,具有五声调性特点,增添了民族性的色彩。在作品的第10小节转调入近关系调,调性的转换使歌曲增添抒情的情绪。这时的伴奏加强和弦力度,采用切分节奏,节拍重音突出,与A段形成强弱的明显对比,突出悲壮情绪。
C段的伴奏采用进行曲的风格,右手以和弦为主,表现铿锵有力的进行。右手为上行进行,把全曲推向最高潮。左手仍以柱式和弦为主,保持节奏稳定。在作品的扩展乐段,左手的节拍低音上行与右手的八度和弦与音程对应,推动音乐朝向宏伟、壮丽的方向进行。Coda处,与引子材料相同,首尾呼应。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