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初,音乐家、诗人巴尔特在所着《音乐美学的思想》中第一次提出了音乐美学一词,其后在研究音乐艺术中,音乐美学这一概念被广泛的接受和应用,但依然没有完善的理论进行支撑。直到十九世纪末,德国费德勒把美学从艺术学中分割出来独立探讨,他主张,艺术应由理论、历史以及批评三个领域构成。我国研究声乐和声乐审美起步较晚,均源自西方国家,所以,中国声乐艺术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都难免会受到西方的影响。
当前我国对于声乐美学的研究,几乎大多被西洋古典音乐所局限,对于其他的一些声乐要素则研究相对不足。基于这种情况,分析研究器乐成为了音乐美学研究的主流,这一研究领域也被限制在器乐中,以音乐研究之名去研究音乐美学,并未将音乐美学独立出来就行单独研究。长此下来,声乐美学自然被边缘化,被忽视和遗忘,难以受到重视,在声乐的演唱和审美以及教育等重要环节很少被人研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互联网迅速普及,传媒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作为一种多元化的艺术种类,音乐不断发展与深化,在这个阶段对音乐美学进行探讨,有必要也必须将声乐美学独立出来。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声乐美学是音乐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音乐学科的基础学科。我国高校声乐美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人类听觉感性满足规律、与音乐实践有关的哲学和美学问题、音乐美学思想及学科历史。但是,我国声乐美学这个概念才被单独提出来不就,所以,学界关于声乐美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技术探索阶段,有关声乐教学理论领域的研究还非常少。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