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沉木,又称乌龙木、乌蛀木、沉木、炭化木、东方神木等,系古时沉于水土之中,现代采砂石挖出的木材。据可靠资料分析,远古时期,原始森林内密度重的大片名贵木材林,受地震、山朴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侵袭之后,木材被深埋于江河、湖泊、近海底。上档次的古沉木根雕,具有很多雕刻工艺品所没有的大气与收藏价值。乌木在市场上较为珍贵,素有“家人黄金万两,不如乌木一方”之说,更推动了当代古沉木根雕朝“犍陀罗样式”发展的趋势。
现代古沉木观音艺术品,造型与雕刻同等重要。特别是头、脸部位最为重要,深、浅浮雕的刀法应用要得心应手。从传统来分,浮雕在业界包括浅浮雕和深浮雕两种。浅浮雕,在雕刻过程中,首先通过依照材料,构画出图案,然后用平刀刻出轮廊线,打好底稿,再将轮廓线的外围刻低并平整,也就是把需要表现的对象凸出之后,再加上细部雕刻,例如刻发丝和耳部较细薄部位,表现技法用浅浮雕比较适宜,浅浮雕具有流畅的线条及清淡、雅净的艺术效果。深浮雕:深浮雕是介于镂雕和浅浮雕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深浮雕和浅浮雕的区别在于深浮雕突出平面的高度较大,也可看作是浅浮雕的基础上加强深度,所以有人把深浮雕称作为半立体雕。例如刻一件薄衣衫可用浅浮雕,而雕刻出一件棉大衣就加大深度,这样才能表现出棉大衣的层次感与厚重感。
圆雕:也称立体雕,圆雕作品随着观看角度的不同而改变形态,每一个角度都具有立体感,古沉木观音中的圆雕作品,一般取材于宗教人物。如观音、八仙、弥陀佛、十八罗汉头像等;也有历史人物,如关公、孔子等。圆雕的制作先是从上、下、四周的表里逐层深入进行雕刻,雕出对象的粗坯后再进一步刻细腻,使用刀之气势雄浑,恢恢乎游刃有余,易若庖丁之解牛“神遇而不以目视”。
镂雕:镂雕又称通雕,是核雕艺术中的常用技法,它吸收了圆雕,浮雕和绘画的优点,镂雕是无底子通体穿透,也是多层次的镂空。镂雕可分为立体和平面两种,立体镂雕实质上是圆雕的四面表现手法。例如雕刻观音的手部、花瓶整及胸部的花饰,基本以圆雕为主(即立体雕)。
西方人称“古沉木”为“东方神木”,它是有生命的。“自然,自在已然得大存在”是范曾先生对自然的定义。艺术则是摹品的摹品,现代古沉木的观音雕刻艺术品,借鉴东汉以来的历代变化,再根值于当下的艺术创作之中,把天真的、朴素的古沉木造型巧妙借用,使作品本身在意象上、神韵上、性灵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生拙和鲜活并在,懵懂和灵慧齐飞,从他神秘的古沉木雕作品中可以看出来自亘古天籁的真诚。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描绘的“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神性意境。古沉木雕艺术与其他当代艺术表达的媒介载体有所不同,它是运用自然造化所形成的自然本身和人创想融合,是一个天工和人工汇合的语境,这语境不仅仅是艺术家对自然形象的描摹,也是对自然作理性的归纳,更有助于把古沉木观音作品走向高雅艺术的殿堂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