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造像就能反映各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从各个时代的观音造像的演变可以证明这种情况。在我国历史上,观音一直是受人们追捧的,各个时期造型特征明显,各不相同。古代艺匠在这方面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对佛教中的各种人物在不违背佛教造像仪轨又极力符合统治者的意图与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从面相、特征、衣饰、表现技法、使用材料、体态造型等方面有着不同的演变,有着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
东汉时期,是我国观音雕刻与造型最有时代印记的特殊时期,观音造型被称为是“犍陀罗样式”,在当时特别流行。在东汉时期时期,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受外来佛像艺术的影响,这时期的观音造型艺术有了较为明显区别,按其造型风格与造型特点,这时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各不相同。
东汉早期观音造型显男性容貌,面部丰满、眼大而凸、眉长而平、鼻深高隆与额齐平、耳长齐肩、头戴宝冠,宝冠上还雕花髻,通身显贵族富人的装饰,此外还有发髻冠,化佛冠,冠两旁装饰犹如翅膀的宝僧,袒上身,颈部有悬铃的圆领式,胸部挂璎珞和作为两蛇形的饰具两臂着钏,下着羊肠大裙,衣纹表现技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汉代流行的阴线刻法;一种是一道道的凸起线条,犹如犍陀罗雕塑的技法,有的在凸起线条中间刻阴线一条,另一种为直平阶梯式的刻法。
中期观音造型除原有的装饰外,又发展出中国流行的外面搭载臂上的披帛,披帛两肩下垂交叉于两腿间,然后上卷至肘部,再向外飘、上卷处显露折角。头着花瓣式冠或发髻……东汉中期观音造像衣纹的表现技法,在早期的基础上,除保持原有的阴线条与凸起的线条外,在犍陀罗式的基础上新发展出直平阶梯式的衣纹。
晚期,观音造型由瘦长的脸型转化成半圆的脸型,观音的花髻冠与化佛冠上的宝僧不再外飘、而向下垂肩的披帛下垂交叉处多不用环,发展为一饰物。下裙上缘密褶整齐,系裙的绦带宽大如绅,有的还用直平极浅阶梯式衣纹,有的发展出新的突起线条,下部作稀疏的衣褶。
从以上所谈的东汉时期时期观音造型艺术上来看,它与汉代雕刻艺术有着明显不同,在技法上吸收了印度犍陀罗的艺术,而有了新的创造,与东汉时期的观音造型有着跨时代、在技法上有着显着的直平刀法的变化,装饰上的汉民族形式的变化为后期观音造型奠定了基础。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