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虽然是被贬谪的废官,但毕竟是善处穷厄的智者,他总是对生活中的喜剧因素有着特殊的敏感,善于苦中作乐,寓苦于乐,从而在他的文字中用诙谐幽默的笔调体现出来。
在《口目相语》一文中,苏轼将口因眼的疾病而不能吃肉的委屈和不平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充满调笑之词的字句间借用口和眼的矛盾表达了自己对肉食的喜爱,改变了描写饮食的传统方式,增强趣味性。
除了幽默笔调的运用,苏轼还会在描绘家庭饮食的作品中时不时发表些许议论,表达自己对饮食的追求,从饮食中看人生,其中又蕴含着豪放、达观、自适的人生态度。
《答毕仲举二首之一》结尾处的“美恶在我,何与于物?”用反问语气强调了自己的主观感受,表现出较之山珍海味,更喜实美而真饱的食物,从而体现了处于贫穷之中依然乐观自适的品格。
苏轼文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不但言之有物,而且物皆着我之色彩,含蓄蕴藉,品之有味,独具匠心的运用没有丝毫的勉强和做作。在黄州时期的饮食文中,苏轼通过罗列食物名称、直接描述食物美味、动词、形容词的巧妙运用和使用幽默、达观的笔调等方式,用家常、真实的普通语言营造出生活化的气息,详细介绍了美食烹饪技巧,并用寻常中出奇的笔墨调动着读者的味觉神经,将其带入到美味佳肴的世界里,如身临其境般引人共鸣。苏轼爱吃,还吃出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在这之中,也表现了苏轼即使处在人生低谷也能保持着达观平和的精神状态,在悠然和自得中进行着精神的自我解救。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