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奏。舞台编排是打击乐居后排中间,以板、鼓指挥节拍,乐人取坐姿、高位。两旁是萧、大笛等吹管乐器,乐人取站位。两旁则为歌唱者,手持玲、盅等打击乐器一边歌唱一边摇击以助拍子,取站位。在板、鼓前面两侧,一为扬琴,一为古筝。舞台右列是弹拨乐的琵琶、三弦、月琴、秦琴等,左列是拉弦乐的胡琴、高胡、南胡、椰胡等。主曲一般以合奏为主,单乐器独奏者较少。有引子的曲子,则由箫音引起,曲调激昂上扬时,以大笛和锣鼓伴奏。
2.演唱。因为这个节目来源于李白离京宴别的传说和故事,所以节目演唱的歌曲都是唐人诗词,几百年来,语言变异,前人怎么唱,没有文字可考,按照近百年来的传统,都是当地乐人谱曲和配乐,用广州话演唱。歌词中,《清平乐 咏牡丹》三首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些如《阳关三叠》《别董大》等着名送别诗以及李白名作《菩萨蛮?平林漠漠》等,有时也会唱与李白同时的诗人或者玄宗“十八学士”的作品。因为这一点,使得《十八学士》节目的内容和技艺可以不断改变和更新,而且可以调动艺人的创造性,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唐人诗词所配的乐曲,以老百姓喜闻乐见。易于传颂为主要要求,曲子可多可少,时间可长可短。从目前情况看,《十八学士》的歌曲风格有向粤曲小调靠拢的倾向。 演唱有三种形式:一是独唱,以剧中人李白为主要歌唱者,如《咏牡丹》《菩萨蛮》等;二是独唱、伴唱、混唱结合;三是合唱,如一些送别诗,则是十八学士齐唱。十八学士既是乐者,又是歌者,所以全场都是边奏边唱。演唱原来都是男声。解放以后,增加了一些梨园女弟子的剧中人,承担舞蹈和独唱或男女混唱的任务。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