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散文要做到以理服人,说理是其散文必不可少且环环相扣的一部分。贾谊善于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得文章既严谨周密、令人信服,又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不显得呆板生硬。
(一)举例论证
贾谊在政论散文中常用各种历史故事或史实对其政见观点进行论证。例证法使得原本枯燥的议论文章变得形象生动,同时,在说理的过程中辅以各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故事或史实,既能使君王更易理解其观点,又说明其论点具有一定的史料依据,而不是凭空捏造,使人更易信服。如《陈政事疏》中,贾谊提到高祖分封异姓王,给予他们大量的土地和权势,“德至渥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他借这个事例意在向文帝说明藩王问题的危机与隐患。为了论证诸侯王“强者先反”、说服文帝推行“定地制”的措施,贾谊又举韩信、贯高、陈?g、彭越等人势力强大而反叛及权势最小的长沙王吴芮对汉朝最忠顺的例子进行论证说明。例证法在《陈政事疏》通篇都有着明显的体现,是贾谊政论散文的特色之一,大量事例的运用为其政论散文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同时也使得文章更生动可感。
(二)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的手法在贾谊的政论散文中被大量运用。他善于在正反两例的对比论述中为自己的论点提供鲜明的论据,这种手法简明有效,既显其严谨,又容易使人信服。如在论述太子教育的重要性时,贾谊首先便举出夏商周代代相传和秦二世而亡的例子进行对比论证:“夏为天子,十有余世,而殷受之。殷为天子,二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秦无道之暴也?”贾谊通过对前朝的对比而提出太子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三代之所以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秦让赵高做胡亥的老师,不尚礼仪、不合正道,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又如在论述当今天下礼仪制度混乱的局面时,贾谊通过古今对比形象阐述:“白?e之表,薄纨之里,以偏诸,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招客者以被墙”、“古者以奉一帝一后而节适,今庶人屋壁得为帝服”。通过古时与今时的对比反映当下礼仪无序、行为悖乱的情形,强调要变革、要有所作为。贾谊对对比手法的合理运用,使得其政论散文结构缜密、说理严谨,达到强有力的艺术效果。
(三)比喻论证
贾谊政论散文中还善于运用大量比喻。或以物喻人、或以古喻今,巧妙而又贴切,呈现出具体可感的艺术效果。如《陈政事疏》中,在论及君臣礼义时,将臣子比做帽子,“履虽鲜不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指出帝王应对臣子一直以礼相待;又如在论及汉匈问题时,贾谊将天下的形式比作倒吊着的人,将天子比作头颅而将匈奴比作双脚,头颅本应在上而双脚本应在下,而如今本末倒置,贾谊借此喻向文帝阐明当下汉匈关系的问题与隐患,生动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像这样的比喻在贾谊的政论散文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贴切又形象的比喻论证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一大特色,为原本枯燥的政论文章平添了几分艺术魅力。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