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辞尖锐,直言不讳

  贾谊是一位颇有社会责任感的政治家,在西汉初年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中,他洞悉潜在的危机和隐患,在仕途几经波折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向文帝上疏对其进行提醒和提出革新的建议。反映在其政论散文中,则反映出其言辞尖锐、直言不讳的特点。这里的言辞尖锐并非是贬义,而是相对统治者来说,朝臣的实话和真话向来不是悦耳的,尤其是大部分人都在歌功颂德,而只有少数几个人站出来直抒己见、针砭时弊,与其他人“唱反调”。贾谊便是这少数几个人之一。他的政论散文中对于当时政治和社会的批评和分析,都是一针见血、言辞尖锐、无所顾忌的。如在论述汉匈关系时,贾谊说道:“今匈奴???们致裕?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金絮采缯以奉之。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他在这里一针见血地点明大汉与匈奴君臣颠倒、本末舛逆的现状,并直言这样的状态本是可以解决的,“而上不使”。而后贾谊言辞较之更加大胆尖锐,他直言:“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诸侯,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他将文帝比作匈奴的诸侯,说他将自己置于这般卑下的地位而又没有解决祸端。这样的言论可以说是触犯了天子的权威,而贾谊却敢于直言,毫不避讳。这种直言不讳的文风,成为我国政论散文的典范,对后世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