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老生表演

  很长一段时间,评剧表演里的主要角色都不会是老生,直到后来马泰先生成为评剧老生行当的先驱,评剧老生表演才火热起来,并受到了大家的重视。无论是小生还是老生,马泰先生都能够将其人物性格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语音清晰明亮,声音浑厚,特别有韵味,而且马泰先生的表演全面继承了评剧艺术的优秀内容,并将其进行了创新,一系列评剧老生的唱法由此出现,随即也逐步被推广。马泰先生塑造的角色中演绎的十分成功的人物有许多,如《夺印》里面的何文进,《金沙江畔》里面的谭文苏,《孙庞斗智》里面的孙膑等等,他将这些人物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一度成为非常成功的典范,创立了独特的演绎风格,使其成为评剧马派当仁不让的创始人。

  与评剧马派相对应的是评剧魏派,其创始人是魏荣元,他的演唱也是评剧老生演唱的重要代表,具有十分显着的贡献。魏荣元不只是一位着名的评剧老生演员,他还深入地研究了评剧,并将研究结果不断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得评剧唱腔在音调上减少了四次,创造了一种更为独特的曲调,远远超出男性评剧唱腔范围,使得评剧里面的老生唱腔由此出现,同时,这种唱腔特点还让更多年少的评剧演员能够更好地唱评剧,从而能够大显身手,使得今日的现代剧也能更自由地发挥,为评剧的发展清除了许多障碍,评剧演唱也由此发展得更好,创建了无数优秀的的剧目,催生了大批优秀的评剧演员。魏荣元在作为评剧演唱者的同时,还是一位十分优秀的作曲家,他在现场进行表演时,每一次都能为观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所演绎的各种艺术形象都为人交口称赞,这也是评剧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幕。比如他演绎的以赤卫伯为主要人物之一的《南海长城》,以乌木为主要人物的《金沙江畔》等等,不仅将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且十分生动感人。而魏荣元在唱功方面也具有十分高的艺术造诣,丰富而细腻的演唱技巧引人入胜,他演唱的感人部分会使用颤音,而且运用三十二分音符唱法的频率十分多,在文艺演出的过程中将他高超的演唱技术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所有的观众都沉浸在他的演唱里无法自拔。因此说,魏荣元是我国评剧艺术历史上一位难能可贵、才能卓越、当之无愧的大师。

  总而言之,戏剧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大花园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价值连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以评剧为代表的戏剧艺术,我们应充分继承,同时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和革新。作为我国戏剧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代表,评剧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要想使评剧艺术源远流长,被更多人所知道,就必须有更多的戏曲艺术家来进行演绎,丰富评剧的内涵,促进评剧艺术的持续发展。

为您推荐

粤剧老生概述

  老生作为粤剧行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由中年以上的男性扮演,性格多刚毅端正,因其装束挂髯口,所以又被称为须生。与京剧的老生分类不同,粤剧老生分类相对较少,一般可分为文老生与武老生,再做具体划分,又有唱功老生、..

评剧的产生与发展

  评剧起源于滦南县――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的故乡。评剧母体为“莲花落’,又称为“蹦蹦戏”,是以前乞丐乞讨时为了多获取事物、钱财而进行的说唱表演,后因其通俗性和亲民性,又由于拥有群众这个大众受体,在民间的肥沃土地上..

评剧老生表演

  很长一段时间,评剧表演里的主要角色都不会是老生,直到后来马泰先生成为评剧老生行当的先驱,评剧老生表演才火热起来,并受到了大家的重视。无论是小生还是老生,马泰先生都能够将其人物性格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语音清晰明..

评剧生行艺术

培养评剧名角,发挥“名人效应”

  “名角”在戏剧的发展以及繁荣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以京剧为例,之所以称它为“国粹”,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谭鑫培、马连良、梅兰芳、程砚秋这样的艺术大家对潮流的引领与推进,正是由于这些名角的努力,才使京剧达..

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特点

  中国传统的戏曲表演主要有几种表现方式,一种是体验派,一种是表现派,都需要夸张的手法和脸谱的变化来呈现,戏曲的动作都是歌舞化的,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人们常说的“四攻五法”。四攻即唱、念、做、打这四种表现手段,这些..

独特而又简约的表演

  二人转,从字面也可以看出,表演者为两个人。这是二人转表演艺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艺术特质。通过两个表演艺术家,二人转将歌舞、戏曲和说唱等传统民间艺术融为一体,并实现了对多种表演环境、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