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与技能。首先,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论、课程论等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尤其应当具有广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幼儿园应当对本园教师就地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开展一系列专业系统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地方特色文化素养,以激发教师将陕西民间艺术真正运用到幼儿艺术教育当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对民间艺术资源选择和整合能力,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反思的能力,建构陕西民间艺术应用与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能力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遵循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原则,时刻关注民间美术文化视角,重视幼儿对民间美术艺术的感知和认同能力,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
(二)开发教学内容,促进幼儿的身心成长与审美。中国民间美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价值也会有所不同。选用积极向上、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不能照本宣科,并能够有效地正面反映现实,帮助儿童能够直接接受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比如,可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小中大班选择不同主题的内容,采用夸张鲜艳的图形和简单易操作的工艺进行创作,要适当夸大事物原本的特征,追求艺术的审美效果。在进行剪纸、粘贴和编制等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提高手眼脑协调发展,增强活动的操控性和灵活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优秀民俗文化的渗透,积极引导幼儿成为有文化根基和内涵的人。
(三)拓展教学环节,培养幼儿的兴趣与创造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学习民间美术的内在动力。民间美术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便利性和直观性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得幼儿能够自由随意地进行创作,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所以,教学环节的设置要满足幼儿学习兴趣,结合民间艺术多种表现形式,丰富幼儿美术教学内容。比如,为了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将民间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之中,甚至把民间美术教育就当成是游戏活动,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环境布置、时空安排、材料提供、指导策略等方面开拓教学思路,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另外,要结合儿童身心发展和民间美术创作的特点,在“玩”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开发的教育内容要注重儿童之间的互动性,为儿童实际操作提供足够的空间,加强儿童对民间美术学习的探索能力,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根据儿童知识基础和身心特点,选择科学的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环节,通过对幼儿进行民间美术的教学,增强他们的审美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传统文化素养。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