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利于幼儿感官认知力的提高。3-6岁是幼儿感官功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的感官进行充分的刺激可以有效促进幼儿感知觉和认知力的发展,有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感受真实生活的美。陕西民间艺术所包含的美术形式以其造型和色彩的张扬、夸张,刺激着幼儿的视觉;以其独特的工艺的多样,刺激着幼儿的知觉,再配合动感丰富的风俗活动和欢快的民间音乐,这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在城市中从未有感受过的美感,会引起幼儿所有感官的共同参与,对手、眼、脑的配合发展有极大的帮助。民间美术创作过程具有随意性、自娱性和创造性,与儿童纯真和自然的品格十分吻合。由于大多都是言传身教,民间美术的创造个性都很强,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发展,提高自信心和感官认知力。
(二)有利于幼儿审美创造力的激发。幼儿的思维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对具体的事物比较敏感,民间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民间美术在内容和形式上风格质朴,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魅力,从造型美上,很多图案和工艺都是作者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的成果,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某个细节,表现的艺术手法都很完整。幼儿从简单的造型和构图形式中获得视觉刺激,可以引导幼儿把将现实和想象联系并进行创作。从色彩美上,民间美术作品追求色彩的高纯度饱和,形成比较强烈的对比效果,用强烈的色彩搭配表达更为浓重的象征意义,可以有效培养儿童色彩的视觉审美观。
(三)有利于幼儿民族自豪感的建立。民间美术作品蕴含抽象的精神文化,可以帮助儿童初步的了解其中涵义,更好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环境中,大部分作为社会所需和生活所需的民间手工艺品,它们不仅是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淳朴的民风民俗和丰富的人文情怀,以其选材独特、构思奇妙、工艺精湛形成独具特色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教学能通过模仿美术作品来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