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河北传媒学院2009级大二学生450人。回收有效问卷441份,有效率为98%,其中男生219人,占49.7%;女生220人,占50.3%。
(二)研究工具
自编《自我决定能力量表》。包括15道题目,由自我意识、自主选择两个分量表组成,该量表经验证性因子分析统计处理后,各指标均在0.90以上,RMR和RMSEA都小于0.1,即量表的结构合理,指标符合统计学标准;经探索性因子分析统计处理后,各分量表及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以上,即量表能应用于自我决定能力的测查,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标准。
(三)数据收集
2011年2月,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9个班级中,随机抽取3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开设“积极心理健康课”;另外抽取3个班作为传统班开设“传统心理健康课”;在“未上过心理健康课”的学生中随机抽取3个班作为对照班。在未开课时,对实验班、传统班和对照班同时进行前测;授课结束后,对实验班、传统班和对照班进行再次测定。测试过程中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同时进行测定。测试时要求每个学生依照问卷中的内容如实填写。
(四)数据处理
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主要用到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等。
(五)结果
将前测数据进行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088>0.05,即在0.05显着性水平下三个总体平均数差异不显着,因此可以认为在开课前,实验班、传统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处于同一水平,具备进行教学实验的前提条件。现将开课后实验班、对照班、传统班的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传统班与对照班的比较。将传统班与对照班的自我决定能力水平做统计分析,结果可见,传统班学生上完“传统心理健康课”后比“未上心理健康课”的对照班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有极显着提高(p<0.001),这说明心理健康课能显着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在对传统班数据的方差分析中,结果显示成绩排名不同对应的自我决定能力呈极显着差异(F=5.96,p<0.005),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我决定能力高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自我决定能力高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成绩好坏与自我决定能力成正比。
2.实验班与传统班的比较。将实验班与传统班的自我决定能力水平做统计分析,结果可见,实验班在上完成“积极心理健康课”后比上“传统心理健康课”的传统班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有极显着提高(p<0.001)。这说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在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方面要优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
3.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自我决定能力水平做统计分析,结果可见,实验班学生上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后比“未上过心理健康课”的对照班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有极显着提高(p<0.001)。除此之外,在实验班学生的人口学变量与自我决定能力关系的方差分析中,结果显示居住地(即城市和农村)的不同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有极显着差异(F=10.54,p<0.005),农村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这说明,成长环境不同会对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影响。农村学生在这一维度上得分超过城市学生,说明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更强,这与其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