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释、道三教的濡染
“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是倪瓒说过的很有意思的一句话,这正好可以用来概括他一生的思想。这与他在《立庵像赞》中所说“逃于禅,游于老,而据于儒”又有所不同,因为后者是以禅为先、为主导的。我们从倪瓒的诗词中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出,他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兼具,其中又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倪瓒自幼即笃志于儒学,论诗秉承儒家思想,推崇儒家以仁义为本的“诗教”,但在他所处的那个动乱艰难的时代,这又只能是他仍然坚持着的一种理想,在实际上是极难实现的。正因为这样,他一方面不放弃儒家“诗教”,赞美有功教化的诗,另一方面又推崇“冲淡萧散”,又习道参禅,但终其一生均坚持儒家思想,没有成为道士或僧人。但是在其思想深处,儒、释、道三家对其个人性格及画风、诗风的影响是巨大的。
倪瓒中年忧伤多病,因此他的思想日渐趋向消极,他既信仰了道教,也信仰了佛教。读他的诗集,看到有很多的诗,都是为和尚道土们写的。如杜真人、元初真士、吕尊师、章炼师、钱羽士等,都是道士;希远首座、礼上人、清上人、简上人等,都是和尚。他同和尚道士们往来很密,研求道学和佛学,这更养成他孤僻狷介的性格,超脱世网逃避现实的思想。“结果他在50岁以后,竟弃家隐遁于太湖之中,成为封建社会中的所谓高士”[2]。
(二)“名士”身份的影响
倪瓒自幼家境富裕,其家庭与沈万
为您推荐
1966年与1981年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班,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89年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之邀赴美国讲授中国书法,为该校及加州大学教授,在哈佛、伯克莱等20多所大学举办讲座与展览。..
1961年,空前的自然灾害拖累着国家,困厄着百姓,城镇乡村因饥饿而呻吟,举国上下为生存而奋争。困顿之中,一
哈夏音乐会
声嘹亮的号角划破了天空——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人们的迷惘和困境中诞生。它如同一阵激昂的战鼓激励起..
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斯堡,是捷克移民的后裔,生长在一个贫民区。当时正值1930年代大萧条,食物短缺是常有的事。小时候,沃霍尔经历过三次精神崩溃,这是一种名为'风湿性舞蹈症'的神经系统疾病,分别在他8岁、9岁、10岁那..
霍松林
霍先生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3岁起随其父认字读书,12岁前已熟读'四书五经','神童'之誉名闻天水。上中学时他就曾发表大量杂文、新旧体诗宣传抗战并引起轰动。被国学大师于右任称其为'我们西北少见的青年'。
194..
翟永明
翟永明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姐姐莫然现在是着名作家、编剧,翟永明小时候看到姐姐莫然写,自己也开始写。中学时写了很多古体诗词,下乡两年又写了几十首,包括自己画的配图,可惜已全部遗失。翟永明接..
1、词典释义 成长
chéng zhǎng
1.长大;长成。 2.向成熟的阶段发展。
成长的人生意义:成长就是一个又一个死亡与新生。长大会失去很多比如,天真,善良等等积极面就是死亡的,而狡诈,虚伪等等消极面就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