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散文在论说过程中,不但充分运用譬喻等文学表现手法,更善于将用严密的逻辑论述形式阐述自我的观点,从而达到无可辩驳、无懈可击的效果。虽然孟子的时代没有逻辑学这一学科,但是从他的论述艺术中仍可发掘出一些逻辑原理。如《梁惠王下》中,孟子先以设问的方式摆下两个命题,询问齐宣王如何对待受托付却照顾妻儿不周的朋友,以及如何对待治下不严的官吏,使齐宣王顺着自己的思路先后回答了两个不言而喻的结论:抛弃和罢免,这样就明确了逻辑学“三段论”中的大前提,也形成了一个既定的全称肯定命题:即所有不值得托付的朋友都该绝交;所有不称职的官吏都应该罢免。然后,孟子马上追问应如何处理一个治国无能的君主,在之前所述的命题条件下,他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即所有不合格的君主应该下台。这使得齐宣王陷入结论已定,无言以对的窘境,只得“顾左右而言他”。在这短短一段对话中,不但展示了孟子论辩散文的高超技艺,更能看出孟子散文逻辑之严密,逻辑论述技巧之高超。这种“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的效果,正是孟子散文在逻辑学上,高超论辩艺术技巧的体现。
在孟子“养浩然之气”哲学思想影响下,他进一步提出了“充实为美”的美学标准,为了保证自我思想和合理传达,他以通俗化的语言进行论述,并灵活运用多文学表现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深度和厚度。在此基础上,他以严缜的逻辑论述技巧对自我的情感主张进行了合理的外化显现,从而造就了其散文的独特风格,其着作的独特艺术魅力。
综上,孟子散文之所以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是由于其多种艺术因素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是学派争鸣的历史背景下,文学表现艺术和逻辑论述技巧、美学观念以及哲学主张共同交织之下的伟大硕果。多角度地研究其散文的艺术特征,对于当代各行业的工作者在语言表达、日常写作等方面都有积极可借鉴的作用,都能从这株永不褪色的艺术之花中汲取出养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