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讽在人物身上的体现
影片中的父亲威廉是美国的一位骑兵上校,在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的战争中,毅然扔下指挥刀,带着全家到西部和印第安人一起过上了自由自在的放牧生活。一战爆发后,单纯热情的儿子一腔热血要上战场,他却试图劝阻儿子叫他们不要相信政府和报纸。美国禁酒时期,他支持二儿子与政府对着干,并教导儿子们如果有谁欺负到头上来,不管他是黑帮、还是政府,都是敌人,就得跟他干。威廉上校的言行对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地位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影片对苏珊和山莫的刻画也有反讽手法的体现。苏珊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白人女子,虔诚的基督徒。作为山莫的未婚妻,却爱上了二哥崔斯汀。山莫和小伊丽莎白死后,她又因内疚而自杀。这可以说是对人性亦善亦恶的反讽。山莫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不顾父亲的劝阻,去保卫自己未曾见过的英格兰,却成为战争的炮灰。无辜的青年成为非正义战争的牺牲品,这无疑是对当时美国政府及血气方刚而无政治常识的青年的一个极大讽刺。
(二)情景反讽
情景一:老大爱弗诺在取得物质财富后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在绅士们的前拥后簇下,他踌躇满志,驱车回家,希望父亲能允准为竞选国会议员一事征求父亲的同意。父亲对政府当年对印第安人的血腥驱赶和屠杀耿耿于怀,不赞成儿子去竞选国会议员。爱弗诺跟父亲对话时则显得盛气凌人和势力庞大。聪明的观众可以看到这对本应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对话已经变味。这场对话实际上是高高在上的国会政府和势单力孤的人民之间的对话。父亲的抗议俨然是人民对政府的抗议,但这种抗议是无力的。因为政府仅仅征求人民的意见或建议,不需要也没有打算采纳。
情景二:崔斯汀贩酒回家,在山路上与竞争对手和警察狭路相逢。警察开枪了,子弹击中了无辜的小伊丽莎白。崔斯汀看着自己心爱的妻子被打死,愤怒地上前把行凶的警察打倒在地,却因寡不敌众眼睁睁地看着仇人扬长而去。艾佛诺告诉崔斯汀他将因殴打警察将被罚坐牢一个月,而纵凶者无罪。这些画面令观众不难理解在美国当时的体制下,国家的体制保护的只是少数有权有势有财富的白人。小伊莎贝尔的死不足惜,因为她是一个印第安人。崔斯汀殴打白人警官,无疑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影片对当时美国社会种族制度和人权制度进行了极大反讽。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