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鲜明。永济位于政治文化中心,农民生活安逸,民歌多反映农民日常生活景象以及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民歌《共产党恩情长又长》:“共产党恩情长又长哟,要说不知道先说哪桩,她好比鲜花千万朵,朵朵红来朵朵香,哎咳哎咳哟,朵朵红来朵朵香。”反映出了人民对祖国的赞颂之情。民歌《挂红灯》:“正月里(那个)正月正,家家挂红灯,红灯挂在大门口,年呀么年太平。”正是人们生活中的景象的真实写照,反映出农民生活安定。
(二)题材丰富。永济民歌题材十分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反复、排比、对称等手法,抒发生活的喜怒哀乐,旋律简单,易于传唱,口语化的装饰音较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反映男女爱情的歌《对花》:
男:我说一来谁对一,那甚么开花在呀在水里
女:你说一来我对一,莲菜开花在呀在水里
女:生呀出才高呀
男:对呀对的妙,千枝花儿开,咱们玩花来,朵朵鲜花多么好,看哎咳呦。
《对花》是当地典型的反映男女爱情的民歌,以对话的形式,来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情。在永济民歌中,表现男女爱情的民歌有很多,有伤感、思念的,如《光棍哭妻》:“正月初一是新年,贤妻去世,撒了男,早年间我有一个贤妻在呀哈衣儿呀哈喜喜欢欢过新年。”有表示不满情绪的,如《骂阎锡山》:“骂一声阎锡山呀咳呀,不由叫人咬牙关呀咳呀,实行了编组分地害死了老百姓呀咳,一百亩地一百亩草兵农合一把人亏炸了。”“编组分地”、“兵农合一”是阎锡山在山西农村的反动统治政策,其做法是:每三户编为一组,从中抽一人当常备兵,一人当国民兵,留一人包种三户的土地,这就是所谓的“兵农合一”。“亏炸”是晋南土语,意思是把老百姓坑害苦了,这首民歌反映出老百姓对政策的不满。
反映人民日常生活的有《卖杂货》:“苏州打货杭州杭州卖呀么三个钱儿两个钱儿卖呀,不图赚钱只图快呀,生意好买卖呀么呀呼嗨呼嘿。”表现出人们做生意的现象。
(三)唱词特征。永济民歌分为山歌、小调、秧歌和创作歌曲四大类。它的表现内容十分丰富,囊括了历史人物、自然现象、生产生活以及爱情生活等诸多方面,涉及面非常广泛。以下从唱词、分句、衬词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内容。永济民歌一般用口语化的语言和朗朗上口的旋律进行创作传唱。
一是反映民生民俗,有《拜年》《挂红灯》《过新年》《卖杂货》《卖菜歌》等。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
二是描述着名的历史人物,以历代着名的人物为题材在民歌中加以创作,使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通过这种渠道了解历史,在文化传承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如《运输队长蒋介石》等。除此之外,还有反映自然现象的民歌,有《四季歌》《谷雨贴》等。
2.分句。永济民歌的唱词结构以四句四句结构居多,此类民歌有《表花》《南风歌》《运输队长蒋介石》《挂红灯》等。
3.衬词。永济民歌中大量运用了衬词,常用的有“呀”、“哦”、“也嗨”、“得”等,这些衬词有的是为了加强语气,也有的是为了烘托气氛。
(四)曲调特征
永济民歌的曲调与地方文化、风俗习惯、语言特征有很大的关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长期的创作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1.节奏、节拍。永济民歌大多都采用节奏感较强的2/4拍,如《挂红灯》《表花》《四季歌》《秧歌调》《共产党恩情长又长》等。在永济民歌中有少量的作品采用4/4拍子,如《南风歌》《天下一人饥则我饥》,恰当地表现了热烈的情绪。
2.曲调用音。永济民歌的曲调大都以民族调式(do、re、mi、sol、la)为主,如《山歌》《表花》《拜年》《过新年》等。在永济民歌曲调中,fa和si也有大量的运用,增强了永济民歌的地域风格特征。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