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语词入诗,“创前古所未有”
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生动自然,极炼如不炼,拙中见精巧。他善于采用朴素的白描手法摄取外在景物的鲜明特征和抓住人物内心世界的瞬息万变的复杂情绪,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在用字炼辞上不尚雕琢与华美,但所塑造的形象却非常鲜明深刻,所表露的感情却非常真挚深切。清人刘熙载曾赞赏他的语言艺术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我们读他的一些诗句如“此地何妨便终老,譬如元是九江人”(《九江春望》),“不知灵药能成狗,怪得时闻夜吠声”(《和郭君枸杞诗》),“骨肉都芦无十口,粮储依约有三年”(《赠邻里》),像“譬如”、“怪得”、“都芦”(即“总共”的意思)等都是当时的口语俗字,读起来自然生动。白居易平畅浅切的语言给他的作品带来家常语一样的亲切感,使人容易了解并接受他的作品。但过分强调通俗,也会影响诗歌的艺术性。对白居易的这种诗风,自唐本朝起,就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原因主要是他的相当一部分作品太露太直,缺少回味。不过,“大凡才人好名,必创前古所未有,而后可以传世”。白居易的作品能流传下来,也正是他在通俗语运用方面“创前古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