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产业在整体上实力不强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艺术产业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尤其是在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国家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因此,河南省的地位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河南省也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这些政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落后的问题。因为,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很重要,可以说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支柱[1]。这些政策能够有效保障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的顺利发展。另外,税收、土地、财政等也分别出台了优惠政策,这也促进了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河南省处于中部,所以,到目前为止,它的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依然比较缓慢,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河南省的文化艺术产业的结构得不到均衡发展。在文化产业的建设中,出现了很多反复建设、效益低下的情况,而文化艺术产业的规模往往不是很大,数量往往也不是很多,其数值仅仅是GDP数值的百分之三点二,而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其文化产业的增加数值,与GDP比较,已经高于GDP的百分之五。
第二,在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创意方面的人才不足。在河南省,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相关学院、研究机构和专业教师并不多,因此,还不能培养较多的具有文化创意思维的人才。另外,在引入专业人才,以及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并且现有文化创意团队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这就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
第三,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艺术产业的竞争能力不强。尤其是比较传统的文化艺术产业,例如新闻出版、电影制作等,由于没有足够的科学技术的支持,发展得不是很快;“动漫、视觉艺术、广告装潢”等产业的发展更是缓慢,由于它们没有科技支持,并且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所以在文化艺术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只有中、小型的文化艺术企业,没有大型的、支柱型的文化艺术企业,这对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的竞争力非常不利。
(二)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中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而河南省是中原文化发源的地方,其文化分为:“农耕的文化、武术的文化、宗教的文化”。最近几年,河南省陆续开发了一些具有中原本色的文化平台,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华商文化节”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河南省的对外形象的传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的竞争力。但是,河南省文化艺术资源的开发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文化资源的开发缺乏、甚至违背道理,文化艺术产业不能与高科技结合在一起发展,这就不能推动它的创新。
第一,河南省没有独立的、闻名于世的文化品牌,在运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缺陷。虽然河南省是一个文化资源很多的省份,例如,“开封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温县的太极拳、汝州的汝瓷”等,从经济角度来说,这些文化资源的价值特别高,但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进一步研究这些文化资源,也不能把现有的文化优势转变为所要发展的优势[3]。
第二,河南省虽然已经拥有了很多的文化资源,但是它们均未真正地与数字技术结合在一起发展。我们知道,科技对于提高文化艺术产业具有很大的意义,特别是能够快速地提高竞争能力,换句话说,只有在现代高科技的带领下,文化艺术才能够得到有效传播,文化艺术产业才能焕发活力。而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进一步研究现有的文化资源,并使其朝新的方向不断发展。
(三)文化产业科技含量偏低
近年来,在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以及深入挖掘现有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河南省的一些新兴的文化艺术产业得到了发展。从全省来看,尤其在文化传播方面,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例如,腾讯大豫网、洛阳的牡丹文化节。另外,在文化产业园区和集聚区的建设方面,河南省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例如开封的“宋都古城”就属于国家级文化产业[4]。虽然河南省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产业的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其产业具有的科技量、产品的增值仍然不是很高,在市场上没有较强的竞争力。所以,在文化艺术产业中,原创作品以及那些“题材比较新、内容比较丰富的优秀的文化作品”很少,甚至连闻名的文化品牌也没有。运行文化艺术产业的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协调。从文化业态的角度进行分析,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很快,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脚步却不是很快,数字内容产业没有及时得到发展,而很多文化、艺术企业没有知识产权、中心技术,没有具有高、精、尖等特点的文化产品。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