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作为一种文学手法经常用于暴露描写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作家喜欢运用讽刺手法进行创作,外国的讽刺大师有莫里哀、薄伽丘、塞万提斯等。中国的讽刺大师如吴敬梓、蒲松龄、鲁迅、钱钟书等。这些作家都成功地运用了讽刺的手法塑造人物和反映现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文学成就。
鲁迅先生是运用讽刺艺术的大师,他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是不合理的,可笑,可鄙,甚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所谓讽刺,就是作者在真实的基础上,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揭露丑陋落后的现象,使人在会心的笑声中对这些现象予以否定。讽刺的手法多种多样:或正面进攻,或旁敲侧击;或讽刺揶揄;或正颜厉色,真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电影创作中,使用讽刺手法都能起到针砭时弊的作用。总观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其题材往往贴近现实生活,人物形象大众化。他通过镜头将日常生活中那些常见的可笑、丑陋,甚至黑暗的人和事通过自己的冯氏幽默呈现在荧屏上,使人们在捧腹大笑之余思考一些人生问题。可以说,冯小刚导演是中国电影界的讽刺大师,他曾说过:从《甲方乙方》开始,自己拍电影就不单纯是要把人逗乐,《私人定制》不是回归,而是自己对电影题材的继续探索,“绝不是仅逗人一乐,而是有刺刀的锋芒。王朔的东西最大特点是讽刺,我迷恋的是讽刺。”可见他对于讽刺的钟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