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归来》成功的砝码
张艺谋的成功源自于其对传统文化的演绎,更得益于其对艺术电影的执着和坚守。事实上,在电影界摸爬滚打二三十年的张艺谋,必然明白艺术电影之于他的意义。其实,谈到对艺术电影的回归,张艺谋早在2010年就已经做过一次尝试,那就是以一个纯真质朴的爱情故事为选题而创作的《山楂树之恋》。在这部电影的制作上,张艺谋依照惯例大胆起用新人,极力打造淳朴自然、清新纯洁的风格,最大限度地体现张氏电影的美学特质。如果从艺术性的角度讲,《山楂树之恋》是唯美的,少有商业因素的介入,堪称一部最纯真的艺术电影。但是,《山楂树之恋》公映之后,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反映平平,最终,张艺谋这次或有意或无意的回归尝试以失败收场。
究其原因,《山楂树之恋》败北一方面可能源自于选材,电影所表现的纯真质朴的爱情,对于新生代观众来讲几乎就是“虚幻的童话”;而对老一代观众来讲,既没有精准地表现出他们的青春生活,又没能有效地勾起他们的怀旧情愫。而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这部艺术电影缺少了必要的商业运作。当下,多数影视剧创作,不管剧本好不好,选取当红影视明星组建强大阵容是首选,影视高科技的采用也逐渐成了卖座的噱头。显然,由于张艺谋过度执着于电影的艺术性,《山楂树之恋》的创作忽视了这些商业因素,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鉴于此,张艺谋再次高调回归,认真吸取了《山楂树之恋》的教训,并大胆尝试艺术片的革新。电影《归来》一方面依托“文革”题材主打怀旧主题,另一方面在艺术片的制作中渗入必要的商业因素,这才有了名利双收的成果。应该说,《归来》的故事显得老套、节奏舒缓,也缺少轰轰烈烈的情节场面。但是,正是电影舒缓的叙事风格、细腻的情感表达,精准地触动了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观众的情感,再加上极具时代气息的房舍、街道、服装、歌声等,更是有效地激起了他们的无限怀旧和高度认可。
与《山楂树之恋》相比,张艺谋在《归来》的制作上,还大胆渗入了必要的商业因素。比如在演员的选择上,张艺谋不但拉拢陈道明、巩俐等实力派大牌加盟,同时也将郭涛、闫妮等当红影视明星拉来助阵,围绕一个新星组建起了“众星捧月”的豪华阵容。除此之外,张艺谋此次与乐视影业的合作,还以4K新技术为支撑,极力为观众打造纯正的高清艺术电影,这些都助推了《归来》的成功。很明显,张艺谋在《归来》的创作上是与时俱进的,不但延续了其早期艺术电影的独特风格,而且也吸纳了其制作商业片10余年的经验,合理地利用商业因素为艺术片的成功保驾护航。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