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智慧,即便在文明之初,艺术的思考便紧随着人的活动而存在,人在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哪怕是那些刻在崖壁上的简单的图案,以此来表达自己作为人的存在。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艺术形式各式各样,推陈出新,但无论艺术形式如何之多,其最终所指都是作为创作者的人类自身,人类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抒发着自己作为人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自身的理解,同时,这种艺术创作又重新激发起人的生命力和想象力,使人的情感更加深刻。
电影也是如此,但亦有不同之处。“摄影技术发明之前的艺术都是直接与人的生命活动相关的,艺术是生命的一种形式,表现了自然的规律,所以它反过来能发现自然,培养人,激发人的生命能量,让耳朵更灵、眼睛更亮、想象力和情感更丰富。”[6]现代电影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是现代技术的一个充分体现,现代技术的融入一方面能极大地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另一方面也会有不足之处,“胶片电影已经与这个自然隔了一层了,它是人与机器合作的产物,机器夸大了人的能力,夸张了情感和对时空的把握。所以它更多激发起人的欲望、妄想和逃避,培养了一批‘白日梦患者’”[6]。但是作为传统的胶片电影,“制作核心是光、镜头和胶片,前中后三期大部分工艺都离不开人的主观经验对光之神韵、镜头习性和胶片脾气的把握。人的经验是时间镌刻给生命的一种形式”[6]。胶片电影可以作为前技术时代缓慢生活的隐喻,“尚立足于对这个自然的记录,也尚受人的直接控制,所以胶片上还留着人的余温”,而数字电影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为了追求精准高效,使得“外在世界的一切,无论是景色、气候、演员乃至这世界的一切不过是填充那设计的材料而已”“其本身的神采、光韵、气息乃至魂魄都是不重要的,它们都可以被程序再安排”“没有那人与造化幸会的神来之笔,有,也是属于程序的神来之笔。一切人工的瑕疵和粗糙都会被抹平得一干二净,有,也是程序安排好了的‘自然’”[6]。数字电影通过数字技术将演员的形象、声音、动作等作为信息储存起来,并且上述本来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整体艺术再现生生从他们身上割裂下来。“数字技术将人的一切工作化为对程序和设计的臣服”,艺术的温情变成了冷冰冰的机器。伴随着艺术品的创作又出现了艺术的批评,上述对胶片电影与数字电影的区分以及对数字电影的批评也并不是从此否定数字电影的存在价值,只是在辩证地思考人类追求进步的过程中如何“生活”得更美好,因为数字电影由于与自然的剥离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艺术的光韵,也丧失了生活中本该具有的诗意成分。 本剧背景被设定在了一个走向没落的胶片电影院之中,在经济决定一切的大时代下,出于商业利益的驱动,胶片电影让位于更加高科技的数字电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在艾弗里的眼里,自己工作的电影院已经是曼彻斯特仅存的6个胶片电影院之一了,他想说服自己的老板,“萨兰克先生,这是一件让你荣耀的事情。你是在高举着一把火炬,我强烈支持你,不要让这火焰熄灭。”“像我这样的电影迷来这里工作,就是冲着您的放映机来的。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影院都成了数字影院,我估计,那些勇于坚持胶片放映的一定会火起来。”[7]139数字电影,尤其是3D和4D电影带给人更加身临其境之感,人们在惊叹技术飞速发展带给人的审美感受的同时,也不无悲伤地展现出当下的惨痛现实――通过观众对电影的评论,通过艾弗里将影院卸掉的连垃圾站都不要的胶片放映机收藏起来,以此来思考人类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是一路往前狂奔,还是在奔跑的同时留有短暂的停歇,来思考我们走过的路以及未来要走的路,并在思考的过程中真正做到“诗意地栖居”。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