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会,时空不可分离,时间意味着此时、此地、此人、此事,离开这一切,时间将变得毫无意义。而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时空已经不再那么紧密,吉登斯提出过一个“虚化”的现象,认为在某一固定的时间点,主体可以从单域的地方性场境脱离出来,意为“脱域”。吉登斯说:“所谓脱域,指的是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关联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1]在“脱域”完成后,主体还可以嵌入另一个或几个空间,此时的主体不仅可以此在,同时还可以彼在,这是主体分裂的过程。
人类思想史上很早就有这样的研究,人的身体、思想、灵魂和意志是不在同一个空间的,很多宗教理论都认为人的身体和灵魂是可以脱离的。麦克卢汉曾经提出过“脱离肉体效应”(discarnate effect)的观点,“今天,电子技术将人脑加速到一个异乎寻常的速度,而人的肉体却原地不动。这样形成的鸿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人的大脑被赋予了能够浮出肉体、进入电子虚空的能力,它可以在一瞬间到达任何地方。于是你就不再只是血与肉了”[2]。许多文学家也都构思过与之相关的小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道格拉斯?B.勒纳特认为传统时代的主体是单一的、时空不可分离的,随着主体的死亡,人的身体也不会存在,然而“设想一下在电脑空间由多个主体代表你,你可以去做各种各样喜欢的事情。你真实的意识停留在一个肉体中。如果通信宽带足够宽,那么任何时候你都可以转移你的注意力,而停留到别的实体中去。一个人死后,他或她的一些主体会继续存在”。[3]这样的世界确实让我们对于主体的唯一和分裂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数字时代更是创造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可能性,在高科技和互联网的支持下,艺术的门槛被降低,大量所谓的艺术品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当创作者主体的身份被分裂、复制到每一个普通人时,艺术的界限就开始模糊,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生活,又成为新的议题。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