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歌唱艺术和青歌赛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为国家级的歌唱大赛,青歌赛在诞生之初,就以权威、公正而着称,多届比赛的优秀演唱者,也都成为了当代中国歌坛的栋梁。而原生态歌唱艺术就是在这个舞台上首次亮相的。而且这次亮相也是极为成功的,无论是作品、演唱者、演唱方法还是演唱风格,都带给了专业评委和普通观众以极大的震撼。很多优秀的原生态演唱者也为观众所熟知。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届比赛中,关于原生态歌唱却出现了新的争议。如着名歌唱家蒋大为曾指出,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种原生态歌唱艺术都有自身的歌唱方法和审美特色,所以很难从优劣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如蒙古族的呼麦和侗族大歌,两者之间就几乎没有可比性,如果生硬地对其进行比较,那么其实就是对其个性的一种忽视和否定,而这种个性正是其最为宝贵的因素,所以这种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田青、樊祖荫等评委却认为,青歌赛是一个歌唱大赛,所有站在这个舞台上的演唱者都是平等的,作品、演唱方法、演唱风格上的差异是正常的,也确实不具有可比性。但是无论是何种风格和方法,其都属于歌唱艺术的范畴,从歌唱的角度来说,可以看谁的演唱技巧更加娴熟和完善,谁的情感表现更加动人,谁的表演更加自然等,由此才能体现出比赛的价值和意义,才能体现出比赛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两种看法的角度和标准有所差异,所以本身并没有是非对错之分。但是笔者认为,原生态歌唱艺术虽然源于青歌赛的舞台,但是并不一定必须以比赛的形式而存在,其意义在于展示和普及,而不是赛场上的一较高下。一方面,原生态歌唱者大多都是大山中的劳动人民,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歌唱训练,而是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歌唱是他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抒发情绪、表达情感的得力工具,所以其歌唱已经超出了技术的范畴,也就没有必要再从技术角度对其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原生态歌唱艺术的母体是生活而不是舞台,脱离了生活的原生态歌唱艺术,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次两次的舞台展示无可厚非,但是要想将舞台作为其传承和发展的基地,则是不符合其特有艺术规律的。着名的原生态歌唱者阿宝曾表示:“原生态歌唱艺术从来都不是为舞台而生的,而是一种劳动人民自发的歌唱,其灵魂在于个体情感的抒发,而不是为了唱给台下的观众听。”这一观点虽然有些绝对,但是却十分犀利地指出了原生态歌唱艺术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因此,最近一届青歌赛取消了原生态唱法的行为,是有其正确性所在的。而在取消的同时,则应该利用发达和完善的媒体平台予以重点的突出。如《民歌中国》、《星光大道》等,都是传承和发展原生态歌唱的有利平台,既能够使原生态歌唱艺术得到充分的尊重,又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