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联名创作呢?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联名创作自身存在的优势以及艺术创作演生的必然规律。这些优势和规律能够使一部分人选择通过与他人合作这样一种方式来进行艺术创造。某些标准化的分类可以帮助人们对联名创作艺术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进行量化。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群策群力
当一个艺术家独立地思考艺术创作问题时。有时他会不自觉地进入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之中,由于某种私人化的语境使然,让自己的思维在一个单一的纬度上前行,这时候,他的创作也会跟着进入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最后所产生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个人的私有语言的产物。而在一个团体内部,多人共同进行思考,那么一个想法的提出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质疑。各种有建设性的意见可以将某个原初的想法推进到一个相对比较实际和可操作的效果层面上。
2.跨学科,跨媒介所带来的材料和技术的拓展
科技的发展,学科知识的深化,会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同样体现在艺术创作领域。尤其是一些新媒体艺术团体,往往在新兴科技的推动下,进一步催生了一系列包括材料和技术的结构变化。在这里,人员的分配和合作变得至关重要,每个成员类似于工厂中的一分子,缺少某一人整个环节就会脱链。
例子:德国新媒体艺术团体ZKM。
3.游戏空间理论
艺术媒体演进的内在的规律:任何一种媒体或风格,作为一种游戏,总是经历着它的乌托邦阶段、语法阶段、诗学阶段和边缘化阶段。成住灭坏依次而来,驱动它发生这种演化的,既有外部的机缘,更来自内在游戏空间饱和的逼迫。当一种游戏不再能够提供惊奇,不再能够有开发出新的实践渠道的可能性,我们说游戏空间饱和了。这个时候,从事于旧游戏的工作所起到的功能,和这个游戏尚属新鲜的时候,所起到的功能是大不相同的。在很大程度上,这时候的旧的游戏,是一种表演,而不是真的游戏。
4.名利场逻辑
有人的地方就有竞赛,艺术领域的另一些内部变化是由竞赛的心态所引发的。竞赛的心态在艺术领域古已有之,并不是在“求新”成为一种价值标准之后才出现的。现实条件的制约决定了艺术家根据这种价值标准在选择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很大程度上,别的艺术家已经做过什么以及正在做什么也参与决定了一个艺术家怎么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