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艺术也伴随着社会的脚步不断前行,而作为主导者的设计师们,思想,价值理念逐渐发生变化。从注重形式性到后来的注重功能性,种种变化和发展都是随着时代的潮流而不断变革。当代中国呼称要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新词的出现不仅仅是对生态环境单方面的呼吁,更是对人类,对社会各个角落的呐喊。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设计思潮与方法不得不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于是“绿色设计”一词笼罩在设计上空。设计者们在设计中尽可能考虑到如何缓解环境负担、减少原材料、自然资源使用的观念,因为它涉及到“绿色材料”的选择与管理,公共设施的便利性、公共建筑对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它的发展足以表明公共艺术设计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同时还要保证环境平衡这一重要需求。
意大利实业家奥雷利在他的着作《未来的一页》中这样说:“现代人类是远非完善的,我们已经有了惊人的成就。我们把知识、力量和影响推到了前所未闻的高度。但我们也一直在愚弄自己,认为自己已经进入物质丰裕和永久安乐的新世纪,不需要进行变革和以极大努力去调整我们周围的环境。结果我们仍然得不到发展,而落后于现实。唯一有效的拯救方法,是集中我们的力量,要学会在我们创建的一个崭新的、奇妙的、并非完全人为的世界中协调地生活下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所以要求设计者们的不仅仅是去顺应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那种观念上的变革,放弃那种以设计在外观上标新立异为宗旨的习惯,而将设计变革的重心真正放到功能的创新、材料与工艺的创新、设计的环境亲和性的创新上,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态度与意识去创造在生态环境中的最新公共艺术形态。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