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外教育史,优秀的课堂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展开的。因此,师生对话艺术彰显了优秀教学的本质,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但从目前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师生对话的运用差强人意,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教师有指向性地挑选对话对象,既不公平,也影响效率和教学效果。
由于初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追求课堂对话省时省力,一些教师会有指向性地把对话对象主角选定为班上少数善于思考,敢于表达的学生。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中,这种情况表现得更加明显。这种对话方式使得课堂气氛表面上十分轻松、和谐,学生们活跃有思想,教师睿智有深度。师生一问一答似乎都显示着老师教好了,学生学会了。但这其实是假象,并不具有代表性。更多的学生完全没有机会参与课堂对话,长此以往,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就会遭受打击而失去热情和兴趣,思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也就无从保证了。
其次,师生对话内容层次较低,限制性强。
一些教师往往只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提问,学生照本宣科即可,看似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但是缺少知识含金量。例如七年级思品课上讲到《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许多教师会组织学生讨论在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有哪
(下转第78页)(上接第77页)
些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但往往点到为止,学生既弄不清“为什么”,也不可能进一步深入思考“还有什么”。由于师生对话内容层次较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被激发出来,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也就比较肤浅。同时,教师以教师用书和其他教学参考书为依据,事先预设唯一性的答案,对话问题都朝着预定方向发展,整个过程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人工雕琢的痕迹。这样的对话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养成。
第三,一些教师控制不住课堂对话的节奏,随意性强。
这一缺陷在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尤为突出。课堂讨论包括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形式。由于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发言机会多,参与者的积极性高,讨论气氛更热烈,因此,目前集体讨论形式已不常见,在初中思品课堂讨论中多数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但一些教师在提出话题后,任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发言,一个接一个。场面虽然很热闹,但有时候收不住,导致课堂对话节奏失控。有的学生很调皮,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讨论课程相关问题,而是聊天说闲话。教师要么没有发现,要么懒得去管,从而降低课堂讨论的实际效果。
第四,教师对无声言语的运用存在短板。
无声言语主要包括神态、姿态及表情等。无声言语具有传递性、互感性,好的无声言语能有效沟通教与学的双向情感交流,活跃思品课堂教学气氛,推动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从学生们专注的期待眼神,或愉悦欢笑、或沉思不解的神情中,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的无声言语会相互影响。
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位初中思品教师都能够有效地运用无声言语,有时候明明一个眼神就能解决的问题,却闹成大问题。例如上课铃响后,一位年轻教师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十分混乱,学生们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打斗疯玩。即使看到老师进来了也不收敛。教师手足无措,继而大声呵斥,效果却不好,而且整堂课的气氛都受到不利影响。其实,教师应该理解:课间休息,学生放松身心,上述行为可视为他们转换头脑、准备新课的举动。教师不妨以静制动,站上讲台,用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学生逐渐会安静下来,教学秩序恢复,再开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显然比吹胡子瞪眼睛要好得多。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