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是钱老艺术创作的一个转折点。是年春天,他北上旅行,经北京、八达岭到大同,创作作品四十余幅。同年11月,与余彤甫等游连云港。1960年到吴县、太湖、东山及常熟等地写生。同年秋,作为“江苏省国画工作团”成员,与傅抱石等旅行写生,历经洛阳、三门峡、西安、延安、华山、成都、乐山、峨眉、重庆、三峡、武汉、长沙、韶山、广州、从化等地,行程两万余里,积累大量第一手素材,对山水画的看法有了新的认识:“山水画大有文章可做,关键是要抓住时代脉搏、群众观点、地方特色,再通过辛勤的艺术实践,而成就新时代瑰丽伟大的山水画。”
此后钱老又先后到山西、山东、广东、安徽、江西等地写生。他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红岩》《常熟田》《三门峡》《三峡灯》《陕北江南》《黄陵柏》《禹王庙》《金鸡岭》《西陵峡》《榕谷歌声》《黄山黑虎松》《大地柏》等,这些画作弱化了《芙蓉河上》那种精致的描绘性,加强了象征意义和观念性,在用笔方式、构图、用色等方面有了较大转变。如画作《红岩》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基调,突破传统,推陈出新。
1962年10月,《红岩》正式面世,各类报刊杂志争相报道,标志着钱老的绘画创作进入鼎盛时期。《常熟田》创作于1964年,是庆祝建国十五周年的献礼之作。表现阡陌相通的江南水田。标题有“年年常熟”的寓意。1964年3月,在北京美术馆举行钱松?歉鋈嘶?展,华君武(时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和邓拓(时任人民日报总编)都亲自写文章给予高度评价。华君武认为,钱松?堑幕?推陈出新,为当时的美术界提供了一个样板。而邓拓则认为,钱松?堑男鹿?画解决了传统山水画如何反映社会主义精神风貌的问题。纵观钱老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概括为这几点:其一,新题材,新主题;其二,正面描写与赞颂;其三,工整、厚重的笔墨风格与明丽热烈的画面气息。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