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着名的古文字学家和书法家,赵宦光将书写草书的方法应用到篆书书写过程中,其作品风格独具一格。他在篆书中掺入草书笔意,开“草篆”先河,写出自己的面目,堪称一绝,志趣不凡,被人称为“高士”。他一改前人篆书笔画均匀的常态,结体紧密,但不求刻板平整,用笔亦有轻重、快慢、顿挫、转折之变化,并时有出锋牵丝映带上下笔,气韵贯通,灵便而活泼。首先改变之前书写篆书藏头护尾的用笔方式,以露锋直笔起笔,强化了自然书写的特征;另外在一些点画起笔处运用楷书笔法,侧锋用笔极大丰富了笔法特点;其次,作者将行草书笔画间的连带也运用到草篆作品中,弱化了篆书字体本来的装饰性特点,突出了作品整体布局的气韵美。
人品超然的赵?h光在研究文字学的过程中,见到了大量的金文、碑刻。他在理解和掌握篆书结字之时,对其用笔亦颇加注意,并在临写的过程中师其意而纵情书之,最后形成自家面貌。草篆是以草书笔法写篆字,其体貌介于篆隶之间,而笔画使转处带有草书笔意,同秦国简牍有不谋而合之处,给人以古朴、生动、活泼之美感。
我们欣赏赵宦光的草篆作品,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其草篆与印章线条风格的有机统一。赵宦光的家乡苏州是晚明文人篆刻的发源地,着名吴门画派画家文徵明的儿子文彭向来被认为是明代文人篆刻之父。可以说草篆书法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古代印章残破之美的激赏,使其在书法创作活动中更能把朦胧残缺作为一种新的美学趣味来欣赏和接受。晚明篆刻评论家沈野曾记录了两件有趣的轶事:“文国博刻石章完,必置之椟中,令童子尽日摇之;陈太学以石章掷地数次,待其剥落有古色然后已。”赵宦光草篆作品中方正的结体习惯以及笔画转折处多采用方折或者断开来写,这些独特的处理方式都应该都是受到了篆刻艺术的启发。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