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角色关系设置巧妙
编剧和导演根据真人真事,挖掘了影片潜在的价值所在,巧妙地对故事情节做了更富哲理性的构思,将生活中极度矛盾的人物: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一个富翁和一个穷人、一个健康人和一个残疾人、一个高雅者和一个粗俗者、一个自我封闭者与乐天者,结合在一起构成故事的呼应主角。原本看来是社会中两个极不对等的人物相遇了,而且还要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相互信赖、磨合、信任,成为手足、知音。人物的这样假设,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由此产生的故事花样百出却又惹得观众忍俊不禁,让人欲罢不能。 (二)主人公原型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根据原型主人公菲利普?狄博戈自传小说《第二次呼吸》改编的纪录片《生死不离》是影片主题的主要来源,同时,原型希望编剧和导演一定要处理好自己和朋友间这两个原本处于社会的两个阶层,永远也不会有交集,最后因为信任和帮助成为知心朋友、建立了长达11年的友情等环节。原型的内心告白与期盼给予编剧和导演一个绝好的题材思路,也是影片成功的关键,因此在确定了演员人选之后,又组织两位主演探望了菲利普?狄博戈,并与两位原型一起生活、近距离观察、访谈达一周时间,主创与主演都真实地感受到原型真实生活中的细微动作和心理感应,特别是影片最后两位原型的出现镜头,更体现了影片的感人价值,再次为影片主题添色。
(三)导演艺术与精湛演技的结合
编剧和导演被纪录片深深打动,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故事,充满幽默,更主要的是有一个浓烈的主题。编剧曾通过实际接触、访问、观察菲利普长达两个月之久,详细记录了菲利普的生活起居、习惯、动作、眼神,特别是内心世界。两位主演也没有让编剧和导演失望,奥马?希自然是影片当之无愧的主角,唱足了戏份,让观众发自内心地感叹此生有此友一个足以;而弗朗索瓦?克鲁塞整部戏虽然只有脖子以上的表演和台词,但他依靠与原型一起生活的细心体会和深厚的表演天赋,凭借丰富的表情、深邃的眼神、简练的台词,形象地演绎了一位面对命运略显悲悯却又勇于抗争的病人的生活与内心世界。正是因为主创们用心去编剧、去导演、去排演,才让观众走心了,感动了,共鸣了。不得不感慨冯小刚导演评价《速度与激情7》的精准:看到的只是电影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但是看不到人心。
(四)成功引导观众对伤痕电影的思维转移
影片中残疾是关键词汇,故事人物巨大反差的冲突,是影片无法逃避的现实。面对贫富悬殊、正常人与残疾人、白人和黑人、富裕阶层与底层人民、教育良好与低级教育程度、高雅与低俗等,我们应该持有何种心态?影片之所以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就是因为对这个问题给予了成功引导,告诫我们:这些缺憾都无关相互信任的默契程度,无关相互尊重的真挚,无关友谊的深浅。通过欣赏影片,我们忘记了伤痕电影的存在事实,只感受到温馨,体会到贫富只是一种风景,残疾只是一个插曲,不奢望博得别人的同情和施舍,多在现实生活中各自的角色里,尽可能地自尊、自重、自爱和善待他人,精心呵护来之不易的脆弱平衡,保持欢笑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五)塑造主角的叛逆性格独辟蹊径
主人公菲利普虽是典型的上流社会人士,自有清高、俯视一切的底气,优越感十足,但在骨子里却有着叛逆精神与勇气,因为爱冒险所以瘫了、敢再跳伞和约会了,因为叛逆所以雇佣德里斯、成功推销德里斯的“大作”了、不再装高雅了、敢戏弄警察了。而德里斯是底层小人物,对他来说遵守所谓的上层社会规则难上加难,于是他以非常规的方式厚脸皮追求自己的爱情,教训乱停车的人,促成女管家与园丁的恋爱,促成菲利普养女跟男友的复合,更用非常规的手段促成了菲利普的约会。两位主演的叛逆完成了友谊、尊重、欢乐等的塑造,在大家看来却又无伤大雅。或许,影片告诉我们,各阶层人民看似平静的生活中,也隐藏着一颗躁动的心,如何正确利用这颗心的善良一面才是最主要的。
(六)对虚伪现实的辛辣讽刺
法国人高雅、浪漫,影片却对那些所谓的“高雅”做了辛辣讽刺。菲利普所代表的上层阶级生活做作、艺术鉴赏故弄玄虚、性的享受不可告人等所显示出来的是“伪雅”与道貌岸然;而德里斯对传统高雅歌剧进行戏谑和揶揄、嘲讽贵族的装酷耍帅,特别是“一滩鼻血”的所谓昂贵艺术品,认为给他几十块钱去买点工具自己都可以画出来,结果竟然真的做到了,并成功以高价卖给一直看不起自己的贵族朋友;生日宴会上,德里斯感性地和周围仆人一起伴随喜欢的音乐热舞,并获得了菲利普的赞赏,此番情景与一众所谓绅士的正襟危坐形成强烈对比,极具讽刺意味。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