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很多设计师苦于难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在设计中,又有很多设计师觉得用了中国符号就是中国设计,让我们的设计作品变得牵强附会,对文化追求变成了对“符号”的追求是很可怕的事,因为一些仅仅关注中国“符号”的设计往往是对文化肤浅的理解。设计发展缓慢落后的原因,一个是我们“想得不够”,设计思维不够先进,另一个就是我们被固有思维和传统文化的肤浅认识所束缚,裹足不前,就是“想得太多”,所谓“过犹不及”,我们中国的一些设计过于追求设计背后的表述意义的丰富和独特,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内涵认识又不够全面和深刻,把握不足,要么是流于形式和表面,造成设计作品同质化严重,要么是形式标新立异博眼球,本身毫无实际意义,晦涩难懂。设计为人,融入人的生活,通过细腻人性的设计,让人类生活的未来更美好,更有生活的感觉,设计服务人,而不是让人在一堆设计的符号,人成为了复杂设计的奴隶。日本设计大师深泽直人认为“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一种生活需求,而非改变,设计时方便人的生活方式,而非复杂。”
我们在做设计之前应该给我们的思维“减负”,如果一个作品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审美习惯,那么我们呢认为它就是符合中国文化的设计。“轻松”的中国设计,并不等于那些“毫无表述高度”的、枯燥无味的、或者抄袭高端的产品。简单来说,我们在面对一个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应该把积极的信息保留,消极的信息隐藏甚至去掉,不要随意去叠加和堆砌过多的文化寓意、象征意义等信息。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其实是人,这个“人“即是我们的受众,更是我们设计师自己,所谓中国设计文化,就是关于中国人的文化。中国的审美,推崇“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即“恰到好处”的精妙;中国的文化,讲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流畅,或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质朴,切忌“刻意”。“中国式”的设计,需建立在坚实的设计功底、广泛的文化积累,和深刻的文化领悟之上归于的“轻松”。
复杂的思维并不一定能造就优秀的设计,简单的理念未必不能发挥作品的独特性。亚洲设计典范的日本设计的很多作品都在向我们呈现能够体现独特的简单设计,比如“三宅一生”和“无印良品”等设计的经典性和获得的成功。日本设计师原研哉作为无印良品的艺术指导,他就在他的书中提出,世界化的设计,在他心目中,是不存在的、是不合逻辑的:“日本的设计就永远是日本的设计。而无印良品,永远都不会由一个日本品牌变成世界品牌。总共6000多个项目的无印良品,都是由当地拥有共通语言的设计师,以当地人的生活模式及习惯为基础而完成的设计。作为一个有悠久设计历史的国家,我们并不热衷于成为全球化的一分子,过分单纯化的普及是我们必须努力避免的。”从他的观点中,我们又看到了一种应当把设计释放到当下平常生活中的“轻松”的理念,面对外来设计文化的冲击,作为历史文化更为悠久的中国,传统民族设计艺术瑰宝丰富的国家,为什么我们却没有这样“轻松”的心态?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应该给予我们的是融会贯通后的自信和轻松的设计心态,服务于我们的设计,也首先是服务于今天的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使用习惯、审美习惯的,而不是让我们的老百姓成了所谓“中国符号”和“中国元素”设计的被动接受者,正如王月的“树洞画”给每一个生活在那里的一部分中国老百姓感受到了设计艺术带来的美,那就是简单轻松的好设计,扎染艺术带有的“天人合一”的随机性、质朴的原生态,就是一种传承创造性的中国好设计。中国的设计并不难发现,也并不难产生,我们不应苛求也不能苛求每个设计师的单个作品都一定要体现多么深厚的中国文化的烙印和标签,而应当横向的看所有中国设计师,所有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设计呈现给我们和世界的东西,那才是中国设计的全部,我们应当相信中国的设计现在所经历迷茫和阵痛可能只是阶段性的,深厚的中国文化一定会在我们的不断挖掘和探索中,给予我们回归“设计本质”的轻松,并迸发出新的设计的火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