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品的理论分析及演唱实践

  笔者在研究生阶段,三年的学习生涯中对这首作品不断的研究与在演唱上的二度创作,从学习旋律、体会歌词、分析和声曲式、伴奏肢体的研究以及音乐术语的了解,对这首作品是非常熟悉了,并且也拿这首作品参加了比赛与考试。从字面上来看这首作品是一首描写山山水水的思乡歌曲,其实这是一首有深度的中国艺术作品。在这首作品中音域的跨度比较大,而且高音大部分都停留在开口音上,用大号美声抒情女高音演唱,的确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效果。在演唱中把握好歌曲优美抒情的情感以及内在的力量,不能过于柔弱,也不能过于硬朗。在A段中要理解歌词的意境,弱起进入描写故乡的景色,河水清清、山道弯弯,长音符要运用气息的支撑唱的饱满有深度,然而三连音就要唱的清楚、连贯。情绪逐步的发展起来,第一个我的家园的时候逐渐变强,后一个我的家园又逐渐弱下来,形成一种对比。在演唱第一句河水的时候,声音要平稳,气息要深,一种发自内心的声音从身体里出来,音色干净利落,音量逐渐加强;再者就是“河”字到“水”字的转换,有一个开口音转换到闭口音,很容易产生喉咙用力的现象以及位置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演唱者要有一定的基本功,在河字转换到水字时,保持位置一致,上口盖的打开,咬字要松,不能死死的咬住水字,否则就会喉部用力。在这一段中还需注意的就是音准的把握,变化音的出现给演唱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声音位置保持统一的情况下,音准一定要准确。在A段中音区的变化相当的大,有两个八度的跨度,演唱者一定要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B段前的间奏与歌曲的前奏一样,但是却在情绪和力度上有所变化。在最后一句的处理上,笔者运用的是弱处理,轻声弱音,将感情发挥到极致,在“蓝”字的演唱是,要充分打开口腔以及保持上颚的兴奋状态,全身心的强音发出,到“天”字的时候,调整情绪,声音轻轻发出,但是必须是有位置有共鸣的前提下。整首作品的演唱不能单单建立在完美的声音上,要理解歌曲的意境与表达的情感,这样两者相互结合才能达到以情带声的效果。

为您推荐

合唱艺术的发展及指挥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一)、人们对合唱艺术欠缺深入性认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接受各类艺术信息的渠道也变得多种多样。然而,合唱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合唱艺术是一种古老..

绘画艺术作品对实现幸福生活起促进作用

  绘画艺术作品可以给人送达愉悦,还可以带来沉思。它的物质效应有时能给予画家直截了当的幸福,在有些情况下,画家的作品若能以高价卖出,这得来的幸福感可能会成为画者继续创作的动力之一。当面对一幅画作的时候,作为观者..

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之后,各种思想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受到国际各种先进理论、设计理念的影响,我国环境设计的业内人士开始意识到室内设计不是简单的理论借鉴与堆砌,经过初期的环境艺术教育的探索阶段,逐渐摸索出一条融合..

举例分析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

对比分析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

  当然,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并不是仅有如上所列举的一些,它还有一些世界性的跨文化因素,为了说明我国的电影音乐也具有跨文化跨国度的特质,也为了强化中国电影所具有的独特性,在这部分中,笔者将会举出两部国外的电影来..

《桃花源记》的美术分析

  《桃花源记》号称是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回归,从作品的实际效果来看,其并不是对传统水墨画的简单复制,而是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打破了传统水墨动画单一的水墨表现形式,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以及民间美术有机..

《桃花源记》的电影分析

  (一)剧本分析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佳作,用寥寥几百字将各种虚实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通过对一个宁静、悠然的室外桃源的描绘,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从主题上来说,是对原主题的照搬,以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