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牧溪生时的作品受到冷遇,但在日本他被誉为“日本画道之大恩人”,其大部分作品由日本僧人陆续带往日本,因而现今藏于日本的牧溪绘画也远多于中国。
(一)牧溪绘画在日本流传的背景
追溯到日本中世时的镰仓、室町时代,禅宗文化流传至日本主要依靠僧侣来中国求法取道,牧溪的水墨画就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在南宋末年东传到日本。1185年前后,随着征夷大将军赖源朝在镰仓建立了日本第一个幕府,京都贵族衰落,而幕府武士崛起,镰仓幕府第八代执权北条时宗十分支持禅宗的引进以及传播,由此大批镰仓武士开始信奉禅宗。到室町幕府时代,为推翻镰仓幕府、树立自身政权,统治者纠合寺院势力,因而禅宗的势力继续壮大,在文化方面也拥有重要地位。此外,政权仍旧腐败,以致引发社会内乱,是生活更加苦难,人民内心也痛苦不安,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皇室贵族已近末世、武士阶层渴求信仰,民众深感绝望的无常心态。人们不约而同地需要精神安慰和心理支撑,希冀有力量能拯救他们走出生命的困境。
当此时,来自于中国的禅宗思想能在日本生根发芽并长足发展也并非偶然了。而在这一背景下,也由于禅宗的普及,禅宗与绘画逐渐相互渗透,才带动了不求形似但求意赅淡雅的水墨画在日本的演化与发展。
(二)牧溪绘画艺术在日本的影响
在中国,禅宗与水墨画的结合产生了禅画艺术,这一艺术形式随佛教东传也影响了日本绘画。佛教禅宗在日本逐渐本土化,与本民族的审美文化相融合并脱胎出日本禅画,境界上追求枯淡、静谧、简逸,相比于中国禅画更追求由小见大、精致细腻之美,衍生出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审美追求。而牧溪的作品运用水和墨的互相浸润,注重墨的神髓,画中看似萧散其实流露内心世界,营造出空寂幽玄的如如境界。牧溪的作品符合了当时日本禅画的审美意趣,这也许就是他的画作在日本备受推崇的原因。
13世纪以后,日本先后出现了如拙(14世纪末-15世纪)、周文(14世纪末-15世纪)、宗湛(1413-1481)、雪舟(1420-1506)、雪村(约1504-1589)等众多的禅师兼画师。对于许多日本画僧和喜爱禅画的人来说,牧溪是禅画这一方天地的先驱与典范。例如画僧如拙就热衷于学习牧溪、马远及夏圭等人。日本14世纪水墨画家默庵灵渊就曾于1326至1329年历访中国五山,追寻牧溪的足迹,在中国被称为“牧溪再来”。此外,在典籍《荫凉轩日录》中可知(《荫凉轩日录》收录于《增补续史料大成》21-25卷),将军的御用画师宗湛因酷爱牧溪而号“自牧”,甚至有些日本画家的作品风格被评定为“和尚样”,即“牧溪样”,可见牧溪在日本影响之深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