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最早用以传情达意的艺术形态之一。通过读《梅兰芳文集》中的《运用传统技巧刻划现代人物》与《中国戏曲通史》,可以深刻认识到:我国众多的艺术表演剧种中,舞蹈表演是最早借鉴与吸收戏曲舞台表演艺术的。
中国舞蹈和中国戏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艺术中保留了极为丰富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用美的舞蹈来诠释戏剧逻辑和舞台上的行动,以及着重用舞蹈美回味人生、再现生活是传统戏曲的突出特点。一般我们都知道戏曲的表演体系是“唱、念、做、打”,戏曲的舞蹈美主要贯穿在“做”、“打”这两种功法之中。在戏曲舞蹈上出现的人物都是以舞蹈化的形式出现的,也可以称作舞蹈艺术形象。
史书《汉书成帝纪》中,记载一个身材窈窕,体态轻盈,会控制呼吸,故而能在宫人所托盘上翩翩起舞的赵飞燕,被后人称为“盘上”、“掌上”之舞。到了唐代,杨玉环跳的《霓裳羽衣舞》,大诗人白居易这样描写到:“飘然旋转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其舞姿轻盈典雅、飘飘欲仙。这些都对传统古典舞的步态形象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借鉴资料。如:近年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跨界的大导演张艺谋用一种新的视角创新的挖掘了舞剧艺术的新领域。该剧用一种形式感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按照舞剧自有的形式和脉络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原着中的矛盾焦点,并且在尊重原着的基础上得以升华,同时视觉冲击感更加强烈,在表现上有了较大的跨越。
中国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文化,通过舞蹈这一载体,以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出现在人们面前。古有《霓裳羽衣舞》,现有《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等许多优秀作品,正是由于我国的舞蹈表演借鉴与吸收了戏曲表演艺术中身段“圆、曲、拧、倾”及动律;运用身体多个部位,例如手臂、腿、头、胸、腰、胯等弯曲或旋转或延伸,形成既潇洒飘逸又外松内韧的形态。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的磅礴气势,才逐渐形成借鉴与吸收了戏曲舞台艺术表演的剧种之一。
当今舞蹈艺术的发展,时刻都离不开吸取戏曲中的综合表演艺术。舞蹈与戏曲有着互相影响渗透、千丝万缕的联系。戏曲舞蹈是蕴含中国古代传统舞蹈元素最多的“活化石”。舞蹈通过从戏曲中提取吸收营养,大大充实了舞蹈的表现形式,拓展了表演空间,增强了可视性、丰富了内涵,而且在不断发展中还保留了古老传统中的经典表现手段和技术技巧。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