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的演奏是需要左右手的有效配合才能在简单的四条弦上发出不同音高的。因此,左右手的时间差极其重要,它对于发音的影响也是产生直接效果的,如果右手运弓发音时左手还未准备好在琴弦上按稳,它产生的声音不是虚的便是带有杂音。如果两手同时进行又容易造成流动性不强,肢体动作忙乱,协条性不强的问题。只有左手事先力沉底,放松到位的按好,配合正确的右手运弓时才能产生纯净明亮的声音,因此,左手始终要提前准备在右手前,这样不仅能使肢体动作更为协调,气力更为通畅,也才能做到音乐上的连贯与歌唱。而如何能让两手配合得当,指挥动作的头脑更是要警醒在前。在声乐中,歌唱者在发出一个“音”之前,其思想上已经有了该“音”的模型,即歌唱者已经想到将要发的是那个“音”,同时其“发声器官”也会随之作出反应。
声带本身不发声,主要是由气息震动声带,然后在声门处震动,再通过共鸣室传至其它共鸣区,并扩大声音,最终会在正确的训练下使音量变得更加宏亮、更加圆润。这好比大提琴的琴弦与琴箱的关系,在大提琴的发声中,是以弦的振动作为发声源,弦本身通过手或弓产生自由振动,其发出的音量并不大,当通过琴马传输给提琴的面板,引起面板按琴弦的频率来振动,这时面板的振动就是受迫振动,只有自由振动的频率同受迫振动体的固有频率相一致或十分接近时,振幅(音量)才会迅速达到它可能的最大值,产生共振,也就是声学上的共鸣。但如果自由振动的频率同受迫振动体的固有频率不一致,或相差很大,则振幅很小,甚至失音。因此如何让琴弦有效振动使琴身产生最好的共鸣,是发声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