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大众在审美过程中作为客体其态度是淡然的,他们与艺术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而且他们潜意识也默认了这种距离,从而对于审美体验感觉他们持以淡然的态度,而创作者作为审美主体对于大众的审美体验、审美需求等不能够进行交流,很难掌握艺术审美的度。传统艺术中的审美主客体之间距离明确,二者的角色分别是审美者和创作者,是两个毫无关联的对象,这样以来其创作的艺术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审美是有局限性的。
新媒体技术借助媒体技术、网络等高科技手段打破了大众审美的局限性,强化了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新媒体艺术借助的是互联网以及媒体技术产生的,互联网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大众对于审美体验感觉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发布,与审美主体进行“隔空”交流。从而使得审美主客体在审美方面是平等的、交互的,审美主体根据他们的信息交流能够更清楚的认知大众的审美需求,便于更好的调节艺术审美取向。
新媒体艺术将大众的审美由淡然的态度带入与审美主体的交流,促使艺术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空间。
为您推荐
现代美学观念的存在,是因为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艺术产生的开始只是少数人参与,而如今艺术活动变成一种流行,这种流行是艺术形式的终结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只是意味着人们对数字媒体艺术审美意识已经大众化,但并非是数字..
艺术展览作为视觉艺术交流传播的媒介,是视觉艺术与群众生活近距离接触的一个平台。然而据对北京市大众的调查显示,约占61%的人从未看过艺术展览,而其中约占63%的人对不知道任何一个艺术展览,约占54%的人对展览馆和艺..
为使更多的人对艺术展览感兴趣,走进艺术展览,逐渐提高大众对艺术的理解力与大众审美是有十分必要的。据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北京没有看过展览的人群而言,其原因约有1/3在于,于学习生活无直接益处、艺术展览枯燥无味、看..
明清江南地区由于先天地理环境优越、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等因素,市民阶级不断壮大,呈现出与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文化特色:“市民生活的庸俗乐趣与文人生活的市隐情趣产生了奇异的交融,雅与俗的界限变得模糊了,精雅化与俗常..
借助波德莱尔的理论,美是由永恒和暂时的双重成分构成的:“美永远是,必然是一种双重的构成――构成美的一种成分是永恒的,不变的,其多少极难加以确定,另一种成分是相对的,暂时的,可以说它是时代、风尚、道德、情欲。永恒性..
(一)摄影艺术对群众文化的认识功能
摄影是记录现世社会瞬间信息的艺术活动,摄影作品对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进行真实反映,能够在一定形式上保留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文化生活状态和情感特点。因此,摄影艺术可以开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