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克?贝松对艺术有着独特的坚守,但是也能跟得上时代形式把商业融入艺术,艺术和商业的共融也让吕克?贝松受到了争议。笔者认为,艺术并不代表不食人间烟火,不沾一丝地气,相反地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吕克?贝松的高明之处就是他能在艺术的领域站稳脚跟,还能让自己功成名就有更多的金钱去升华艺术。
吕克?贝松电影商业化的表现有三方面:一是叙事风格经典化,二是题材类型化,三是意识形态主流化。平铺直叙的电影犹如白开水平淡无味,跌宕起伏的情节却能勾起观众观影的欲望,犹如一杯果缤纷,你能喝出苹果的味道,还能喝出葡萄的味道。叫座的电影都需要迎合观众的心理,这点毋庸置疑。吕克?贝松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设置悬念,营造氛围,抓住观众心理,一场电影看下来你既有紧张忐忑,又会被温情融化。在《尼基塔》当中,影片的开头就是尼基塔接受严格的训练、有素的行动以及曼妙的身姿。人们的胃口一下就被吊起:这么漂亮玲珑的女孩,为什么会接受这样的训练?她是做什么的?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接下来发生的也是你意想不到的,尼基塔竟然是个残酷无情的杀手。尼基塔充满着冰冷、残酷和迷茫,黑色的紧身衣和冷色调的周围环境让人不寒而栗,仿佛这是无尽的深渊。然而杀手也有春天,当她来到时,冰天雪地里忽然有了花朵开放,冷漠和空洞融化在爱里,原来杀手也有温暖的笑颜,原来杀手也可以舞蹈,原来杀手也有爱。跌宕起伏的情节,一气呵成的画面,吕克?贝松果然名不虚传。
吕克?贝松拍摄的电影众多,他深知观众所好,所以其商业电影基本以动作片、科幻片为主,但是吕导并没有为了叫座而丢掉艺术,这也是他能够屡战屡胜的原因。艺术不是剑走偏锋,而是能够符合大众的审美,跟得上时代的意识形态。只有大多数人都认同你的观点时,你才能走得长久、走得更远。“电影无论它的商业动机和美学要求是什么,电影的主要魅力和社会文化功能基本上是属于意识形态的。”观众对电影中表现的意识形态认同与否,会直接反映在票房上。因而,导演应该敏锐地掌握主流意识的动向,这样才可能在票房大战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吕克?贝松把握住了迎合大众口味,把握消费心理,满足市场需求的电影创作理念。
吕克?贝松之所以能够坚守艺术突围商业,与他的自身经历、外来电影、观众需求有关。吕克?贝松从潜水员转型到导演,这一路走来没有人能够知道他究竟吃了多少苦头,他要想在这条路上长远地走下去就必须获得成功,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把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电影界的大腕都云集在好莱坞,无论在哪个国家,好莱坞的电影都是最叫座的,面对外来电影的冲击,吕导也必须想办法吸引观众眼球。要想吸引观众眼球就需要有符合观众审美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吕导在商业化的路上没有走偏,因为他一生都只做电影这一件事,因为他的内心有量尺和标杆,也源自于他对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