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徐州,古琴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曾盛极一时,名家辈出,如宋代苏东坡、明代蒋克谦、清代高丙谋等,但清末民初却一度衰落,解放前后几近失传。
据了解,徐州古琴音乐发展主要开始于北宋时期,为其做出重要贡献的是着名的大文豪苏轼。根据文献记载:苏轼进京参加科考时,被主考欧阳修所赏识,并入朝为官,后因对王安石变法不满,外调至杭州任通判,后又调往徐州等地任知州。
苏轼的诗词文章脍炙人口,书法也是当时的典范,在琴学上也同样有很深的修养。他曾为唐曲《阳关三叠》(《渭城曲》)填词,又曾根据欧阳修《醉翁亭记》所作的琴曲《醉翁吟》填词。另外,他还作有琴曲《鹤舞洞天》,着有琴学着作《杂书琴事》,对琴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至今徐州的东坡广场内仍有数家古琴馆,对古琴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代,徐州古琴的美学思想、演奏技法、声律、琴制等的发展,使古琴艺术进入到了一个更为系统的发展时期。
蒋克谦,徐州人,明代古琴家。出身皇族贵戚,其曾祖父为嘉靖皇太后之父,良好的家庭条件,为蒋克谦就提供了读书弹琴的环境。他不仅擅长弹琴、书法、绘画,还秉承先人遗志,经多年努力,于1590年完成了规模浩大、文献众多的《琴书大全》一书。
《琴书大全》的编写工作始于他的曾祖父,后来祖父蒋轮方和父亲蒋荣亦在此基础上继承补充,蒋克谦从小跟着父辈抄写校勘,得以熟悉业务。后“延海内琴士参互议订,失序者理之,差讹者正之,缺文者俟之。分门析类,悉无遗厘,而为二十册。”又“捐俸薪、鸠工集材,梓之三年而业始就绪”。全书共22卷,前20卷文字包括“声律”、“琴制”、“指法”、“曲调”、“弹琴圣贤”等。另有2卷为琴谱,共收琴曲62首。为后人进行古琴音乐的研究以及传承古琴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州古琴收藏到清代到达了高潮。高丙谋,字在午,号也愚,对调江苏睢宁县知县补铜山。据说,高县令生前收藏了24张古琴,置于木制琴楼之中。楼分二层,下有数十个水缸,根据音律盛有不同高度的水,高丙谋在楼上弹琴时,楼下水缸即有回音,绕梁不绝。
据徐州琴家、原徐州乐器厂厂长李义先生回忆,解放初期,高家琴楼还很完好,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政府需要在此建羊毛衫厂,木制琴楼被拆除。当时的高家大院有四进院子,迁建工人打开封存了许多年的琴楼,室内字画、瓷器、典籍琳琅满目,一时轰动徐州城。北京、上海、徐州博物馆立即将文物清点收藏,二十四张古琴也在被收之列,其他的东西则被红卫兵当作“四旧”扔进了奎河之中。
高县令一生清廉,却为后人留下了这么多珍贵的古老乐器,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由不让人感之怀之,他对徐州古琴文化和中国琴文化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清朝末期到民国年间,受战乱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徐州古琴艺术的发展一度中断。
新中国成立以后,古琴艺术在彭城渐渐复兴。原徐州乐器厂厂长李义先生因酷爱古琴,在他和他的入室弟子徐永的不懈努力下,徐州古琴艺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徐永先生的倡导下,经李义、梅曰强、王军等琴人的大力支持以及众同道的共同努力,铜山琴学会于l987年正式成立。成立至今,举办了多期古琴学习班,徐州市电视台先后为学会录制了《四艺之首――古琴》和《千年古琴奏新声》两期电视专题报道。1991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徐州古琴音乐会,与徐州诗词协会联合举办了“古诗古琴演唱会”。徐永先生两次参加成都国际古琴艺术交流会,并在《琴韵》《今虞琴刊续集》等特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l998年徐永先生个人集资,在市西郊风景区筹办我国第一家私立古琴艺术馆。
2005年6月18日,徐州市八十多名古琴研习和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庆徐州市古琴学会的成立。中国古琴学会会长李祥霆、着名琴家龚一也致电祝贺。徐州市古琴学会办公及交流会址设在华夏传统艺术学校随园中,徐永先生当选为徐州古琴学会会长,易菁女士和易群先生分别当选该学会副会长和常务副秘书长。
2006年11月5日,为了庆贺中国古琴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周年并纪念广陵派古琴大师梅曰强先生逝世三周年,徐州市文联、徐州市文化局、徐州矿务集团、徐州音乐家协会、徐州古琴学会联合主办的“徐州市古琴音乐会”在徐州太阳宾馆会议室隆重举行。此会,邀请了中国琴会秘书长杨青先生、镇江梦溪琴社社长刘善教先生参加。徐州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徐州市政协主席、徐州市宣传部副部长、徐州市文化局局长、音协主席、徐州矿务集团董事长等也出席此会。他们对此会给予了相当的肯定,认为徐州市举办这样的音乐会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实质性的工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