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的设置
1.男女主人公处境的不同
《外出》中仁书与舒英在车祸中发现爱人的出轨,爱人的重伤昏迷与背叛的双重打击,让二人难以接受,几近崩溃。之后仁书与瑞英都看到了各自配偶手机里的情话和摄像机中的性爱录像,这样的打击与《花样年华》中周苏二人猜测各自配偶是如何开始的、如何相处的相比较,更加的直接、残酷,更加的让人难以接受。然而即便他们怀有这样的情绪,出于过去的感情与责任,他们只能留在身受重伤的配偶身边照顾。如此种种,使他们的处境更加极端。
2.男女主人公性格的不同
周慕云的懦弱、仁书的感性、苏丽珍的保守、舒英的勇敢――逃避与面对,理性与感性。
周慕云认为苏丽珍不会离开她的丈夫,周慕云临别时在电话中问“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他等待许久,最终离开。他始终放弃自己作为男人在感情中的主动权,询问“你会不会跟我走”,而不是“我要带你走”。周慕云的懦弱使得他本应在爱情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角色缺失,是这段感情成为悲剧的原因所在。他不去争取感情,反而决定不再找她,最终逃离了香港,逃离现实。同样,保守的苏丽珍面对二人的感情也一直选择逃避,每当自己与周慕云的感情发展更进一步时,总是会故作理性地强调一句“我们跟他们不一样”,是在警告周慕云,也是在提醒自己,不敢跃雷池半步。一切的情感都被理智所压制,无法释放,无法去爱。 但仁书与舒英则不同,任书是感性的,他们时而开心地笑,时而悲痛地哭。任书勇敢地用行动表达对舒英的爱,拥抱她,吻她……最后,在四月春雪中,在两人都认为是最美好的时刻,决定最后一次外出,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真心,勇敢地表达爱。
(二)相同的故事背景,不同的处理方式
1.对情感变故的处理
看似简单相似的情节表象之下,两位导演展现了人在情感变故时不尽相同的精神困境和处理方式――道德伦理战胜爱情与责任战胜爱情。
《花样年华》中,周慕云与苏丽珍彼此间的关系沉重压抑。他们彼此有情,却终究不能冲破道德的约束。“我们不会跟他们一样的”苏丽珍的这句话表明了她对这段突如其来的感情的态度――虽爱,却隐忍、克制,唯恐重蹈覆辙做出不耻之事。整部电影中,旗袍象征着传统道德理念,苏丽珍旗袍的花色在与周慕云约会的那段时间变得艳丽,但也仍是在旗袍中挣扎,无法摆脱内心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伦理的束缚。他们想打破生活的现有状态,最后却又让生活回到最初状态。
《外出》中虽然爱人的背叛使仁书与舒英感到困惑、痛苦、几近崩溃,但又要履行照顾妻子、丈夫的责任。两人渐渐产生感情后,麻醉了内心的创伤。而就在此时,仁书妻子苏醒,舒英丈夫去世。一个以家庭为事业的女人没有了家,而她爱的人呢?仁书无法对哭泣流泪的妻子置之不理,出于责任,他妥协了。看着仁书,舒英意识到该结束这一切,回到原来的生活了。
这两部电影充满矛盾和无奈的爱情,透着一丝忧伤和哀怨。虽然爱人的背叛使他们困惑,但在共同度过了一段日子后,一段不可能发生的恋情竟然萌芽,他们在绝望里彷徨,同样的情形下,设身处地,终于体会到放弃所爱的困难和煎熬,明白意料之外的爱情突然而至时的犹豫和心痛,带给人们不伦之恋是否爱错的反思。
2.对于床戏的处理
《花样年华》中两人若即若离,苏丽珍的旗袍都换了若干,但他们的关系还是照旧。片中苏丽珍在车中靠着周慕云的肩膀说的那句“今晚我不想回去”让人们浮想联翩。此处的留白恰到好处,给人似有似无的神秘感。据说这部影片在拍摄的时候有一段激情洋溢的床上戏,但王家卫导演最终舍弃了它。王家卫后来在采访中讲到:“现在有一个想象空间,还会觉得比较美丽一点,要是看得很清楚的话,就会马上有一个道德的观念在里面,觉得他们还是在做一个通奸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惊叹王家卫导演对影片剪辑的“稳、准、狠”,这样处理后所呈现的效果更符合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所有的激情最终以含蓄和克制化开,化成万种柔情和惆怅,理智最终战胜情感,但情感却躲在一个角落里永远回味着种种美好的过往。影片很好地表现了道德、规范、约束以及克制在传统东方社会里的力量,表现了东方人情感层面的丰富曲折。床戏的剪去是王家卫导演的明智之举。[2]
在《外出》中当仁书与舒英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得知了各自配偶出轨,这种背叛比车祸更让他们难以接受,失落、郁闷、痛苦、意图报复……种种情绪纠葛在一起,令二人忍受着痛苦的煎熬。仁书控制情绪继续照顾重伤的妻子,在给昏迷中的妻子擦拭身体的时候突然停顿了,身体的不忠是无法擦去的,种种情绪再一次涌入仁书心头。而且片中还有两处表现了舒英对欲望从厌恶到渴求――第一处是舒英在调电视频道时看到了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男女性爱的剧情,舒英在停顿一段时间后厌恶地关上了电视;而第二处则是舒英浴后在镜子前欣赏自己的形体,而后几经接触的他们,滋生了新的感情,发生了关系。事情的发展与二人情绪一层一层的铺垫,使二人关系的发生给人以自然而然、理应发生的感觉。可以说,《花样年华》的舍去床戏与《外出》的需要床戏,一样的合情合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