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武汉市场上流传多个汉绣的版本,并且武汉三镇多家政府部门都在张罗筹建汉绣博物馆,沉睡多年的汉绣在逐渐发展。在绣娘稀少的情况下,汉绣的产业化发展是否顺畅,未来能否恢复当年鼎盛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2012年,汉阳区政府打造武汉高龙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博物馆和刺绣馆结合起来,博物馆作为汉绣对外的一个窗口,刺绣馆除了出售汉绣作品,也是培养汉绣人才的一个基地。在未来的汉绣发展中要不断改革,以市场运营为导向,发挥大学生的优势力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发扬光大。
(一)汉绣市场运营中的绣品优化
所谓优势绣种,是指发展相对好的绣种。这些绣种长期兴旺,或积累了深厚的技艺功底,或形成了自己的优秀人才,或建立了良好的文化品牌形象,或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熟悉并且明确市场需求什么样的绣品,产生着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1、优势绣种的特征
质朴的传统民间刺绣是最有代表性的绣品,其醇厚的民族特色,强烈的原生态视觉,与当下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们产生神秘向往感,使其成为了旅游商品,并且占有广泛市场。还有部分小绣种,因其民间风味浓郁,而成为旅游产品,或者成为被批量定购的某种工艺品,如刺绣鞋垫等。
高雅的四大名绣中的苏绣占有整个刺绣市场的80%的份额,它是这类刺绣的代表。苏绣自明清形成风格以来,因江南特有的地域和人文环境形成一枝独秀,现在普遍知晓的是其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欣赏品类刺绣,苏绣保留着最原始的装饰服装功能,大量服务于服装业,此外还开发有各种小件绣品,服务于家纺行业。苏绣因其高端艺术性产品的影响,带来的品牌效应使它占有了层次丰富的刺绣市场。 2、目标市场的策略
近几十年,武汉汉绣长期脱离市场,在刺绣领域未获得独有性地位。洪湖汉绣虽然成立了独立的绣花厂,在建国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到现在停产近二十年,也已经失去市场。现在的市场环境比较成熟,竞争相当激烈,开拓市场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汉绣目前分布比较分散,缺乏集中凝聚力,缺乏开拓市场的引导者。
汉绣艺术家杨小婷明确的市场目标策略是:“高端主要通过龙头公司跟一些拍卖公司联合进行拍卖,进入收藏品市场,也可能会跟国外联合参加一些博览会,然后拿一些外单,高级定制一些国外奢侈品系列,包括汉绣服装。低端的就是开发一些旅游产品,为湖北各旅游景点开发具有旅游景点特色的汉绣旅游产品”。
汉绣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但现在市场资源基础薄弱。开拓综合市场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在汉绣未来的发展中要整合优势根据市场条件细分市场定位,不断发展汉绣市场。
(二)汉绣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传承发展
汉绣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纹样而闻名,我省大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有“装饰图案”课程,其课程主要研究纹样特点的表现形式及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发展。将汉绣文化带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特点,从汉绣纹样的艺术特点、艺术特色形成原因、汉绣纹样的意义等多方面加强实践性教学,深入汉绣基地考察学习,了解国内优势绣种的绣品特征,对汉绣目标市场的选定出谋划策,进一步推动汉绣文化的发展。
汉绣艺术历经漫长的积淀之后,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创作的创意源泉及宝贵财富。我们将汉绣艺术运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仅能最大程度的充裕及发展现在平面设计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内涵,同时也为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多元、多样化开拓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结语
汉绣在清朝中期发展到鼎盛,此后在社会动荡中历经艰难走向衰落。由于人才的缺失,市场狭隘等因素汉绣产业处于未启动状态,汉绣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境地。目前,以出身汉绣世家的任本荣老先生、湖北省工艺大师杨小婷为首的一批艺术家,一直致力于汉绣的保护与传承,汉绣文化正走上复兴之路。目前,湖北省多个高校都有关于汉绣的研究,并开设相关课程。汉绣纹样依荆楚风俗文化之需,色彩浓艳,纹样装饰性强,构思大胆。研究汉绣纹样对艺术设计教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与汉绣基地联合教学,结合现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汉绣文化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不断传承与发展。(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