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既然了解了中西方艺术发展的大致路径,可以大致看到它们所存在的区别,论者认为,从西方艺术发展史的过程来看,科学的剖析、逐步的深入是其发展的一个特点,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都是不能脱离同时期的社会与文化,古希腊时期,西方的科学已经形成了构成性的科学基础,即开始探讨万物构成的基本元素,着名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曾提出了原子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的这一观点,即原子唯物论,当然,当时他所提出的原子非现在的原子,而是一种假设,即构成事物的最基本单位,不可再分的单位。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我可看到,西方的科学实际上是希望将事物拆开来看的,探究它的内部构成。是一种不断深入、层层打开的过程。这种事物构成的观念直接影响了艺术的发展。
而中国的艺术文化之所以不同,正是由于中国文化对事物的构成是一条整体化生型的道路,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几千年时间里,主要受到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在看待事物的角度上与西方式不同的,在中国文化中,是以阴阳五行作为事物构成的整体,五行是一个整体的循环的系统,缺一不可,是以一个整体、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去看待它的。所以,在中国人眼中,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发展到艺术上来,便将自我之外的事物也看做是有思想精神的主体,所以,画任何事物景物也都要先发现事物的精神,即“传神说”,除此之外还要加入写意在其中,写意不仅写的是对象当中存在的内容,更要写出艺术家所赋予的一种内容,最后使得所表现的事物韵律化,从而体现一种生命体的状态。最终达到画面中随处可见一种生命的律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具备生命独有特点的艺术作品。
中西方艺术发展有几千年的过程中,它们各自发展出了自己不尽相同的方向,其根本正是在于受到了不同时期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也显示出中西方文化所具备的不同视角,论者认为这也正是这篇文稿的意义所在,但是,作为庞大的史论体系,它牵扯到的历史、人文、甚至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相关内容,简单几千字的阐述并不能窥探其皮毛,但作为美术史论研究者,如果不能对整个史论的发展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就根本谈不上以点窥面。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一些史料的论证还显得不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一定会不断充实,以求完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