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代的发展脉络和现状

  据有关史料考证,安代雏形的形成时期大约为明末清初,随着清朝政府的政教合一以及对藏传喇嘛教的引入,佛教变得比较发达,寺庙林立,僧侣众多。清朝中期,各地闯关东的移民大量涌入草原,加之中原文化对蒙古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风格独特蒙古族安代文化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库伦旗全面开展了安代舞的发掘、整理工作。1958年,安代民间老艺人额尔敦巴拉在北京表演安代,引起轰动,随后内蒙古库伦旗被命名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和喀左蒙古族自治县都是蒙古族聚居的地区,但由于地处中原汉族地区长期接触汉族文化,流传下来的蒙古族舞蹈很少,只有《查玛》和《安代》。1984年阜新市文化馆为了拯救古老的安代艺术在佛寺乡举办了两期安代培训班,挖掘、整理恢复安代艺术的有关情况。传统安代有“博”③主持仪式,歌手和擅长安代舞的男人舞蹈,病人跟随,众人围观,高潮时以“啊哈嗬”等衬词呼喊助威,并逐渐由伴歌发展到顿足伴舞,以此抒发劳动之余的欢快情感。后来,参加安代演唱的人多了,唱词、曲调也丰富起来,出现对歌、争场的活泼气氛时,有的舞者竟踏破鞋底,扯坏了袍襟,甚至小喇嘛也偷偷脱下教装参加演唱。在每年的秋收季节,人们能从傍晚跳到天亮。连续七天,甚至二十一天,最长达四十九天。舞者数目不定,最少十几个人,多达几百个人。安代舞的动作,舒缓和节奏融为一体,跳到高潮时使人们的朝气大发,有死尔复活般的魅力。在安代舞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人加入了大量的民歌、好来宝、祝赞词,发展成舞与歌,舞蹈与说唱有机的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并逐步形成了几十种曲目。

  现如今安代舞已演变成蒙古族全民健身舞,成为了一个具有地区普遍性的文化现象。

为您推荐

刺绣的发展历史

  通过考察研究,刺绣在远古时代已经出现,伴随着它出现的还有一些古典玉器、陶器等等。这就证明刺绣在远古时代已经被人们所创造。其实刺绣出现的时间可能会更早,小时候都应该都听过远古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由此可以发..

清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概貌

  (一)乱弹   泛指清康熙末年到道光末年的一百多年间各类新兴的地方声腔剧种,在音乐上创造了以板式变化为主(即板腔体)的“乱弹”形式。板腔体的使用,成为新兴戏曲与古老戏曲的一个分水岭。有两种音乐结构体式:曲牌体及..

明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概貌

  (一)海盐腔   元代已产生的南戏声腔。在明正德年间,流行至浙江海盐,与当地戏曲、民间音乐相结合,演变成南戏新声腔,称海盐腔,其剧本多数文人创作,音乐风格文静、优雅,伴奏用锣、鼓、拍板等打击乐,不用管弦。后来昆山腔兴..

云南民族舞蹈多层面发展的展望

云南民族舞蹈多层面发展的意义

  所谓“多层面发展”,泛指多种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所呈现出的百花齐放的形势。当我们用20世纪80年代的艺术眼光去重新审视当今云南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时,我们会发现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云南各民族群众对舞蹈的..

云南民族舞蹈多层面发展的可行性

  云南民族舞蹈资源十分丰富,它是云南各族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形成异彩闪烁的多样性的风格传统。音乐舞蹈在云南各民族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构成着名滇文化的一个光彩夺目的组成部分。云..

云南民族舞蹈多层面发展的现状

  马克思曾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或地区舞蹈艺术的发展总是随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因此,云南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云南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影响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