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可以在宣传工作上下工夫,提高全社会保护民间艺术意识。加强艺术品开发对于地方知名度提高的积极作用、意义方面的宣传,使群众增强地域归属感和历史责任感,充分认识到地方艺术保护的紧迫性和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
2、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地方财政可以将艺术保护与利用经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保证文化艺术经费与经济增长同步。二是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从目前情况看,单纯靠政府拨款远不能满足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发展要求,所以要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合理筹款、统筹规划、加强指导,可以设立寒地黑土艺术保护基金,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捐款。
3、充实和培养专业人才.加强队伍建设。首先是要提高民间艺术领域工作人员的待遇,使更多的人愿意投身这个行业。其次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许多民间艺人虽有着精湛的技艺,但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对于国内外前沿的艺术发展缺乏了解。导致艺术创作风格趋于僵化。可以采取“企校结合”、异地交流、设立研究中心等形式,与大学、科研机构等联合,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或到其他民间艺术保护与开发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观摩、交流,为传统艺术注入活力。
4、深入基层、加强搜集与整理。当地政府可以在民间艺术相对集中的基层农村设立挖掘整理小组,由热心艺术,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众负责组织管理,发挥他们对当地情况熟悉、人员熟悉的优势,建立起民间艺术保护网络。还可以举办艺术巡回展览活动,把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送到城镇乡村做巡回展出,扩大影响面和激发群众的热情。还可以运用现代手段传播寒地黑土艺术,例如通过摄制电视系列片或将艺术品展览制作成光盘,建立关于民间艺术的专题网站等,让民间艺术走向市场、走近群众,真正发挥寒地黑土艺术的特殊功能和社会效益。
综上,针对寒地黑土民间艺术现状,各级文化部门应制定具有科学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发展计划。加大抢救、整理和开发的力度,力争把更多的民间艺术精品推向市场,形成规模,把寒地黑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借产业优势提升文化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艺术团体、民间大师和特色艺术产品“走出去”,提升对外影响力。做好寒地黑土艺术的利用与保护,不仅可以使艺术资源成为绥化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更是宣传、展示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的窗口和载体。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