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的演唱解析。

  《鸿雁》这首歌曲旋律看似简单,歌词朗朗上口,但是要唱好还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首歌曲既可以用通俗流行唱法来唱,也可以用美声、民族唱法来演唱,不管是哪种唱法都要求歌者对于歌曲的风格、蒙古民歌的音调有一定的把握,具有很好的气息支持,混声运用较好,共鸣的运用恰到好处。

  1.歌曲中拖腔的演唱要恰到好处,归好韵。这首歌是用蒙古的长调的特点,在旋律的主干音上拖腔、延长比较多,这是一种情感抒发和宣泄,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要注意拖腔长音并非唱得越长越好,在演唱时要把握好歌曲乐句之间,乐段之间的比例关系,长音要和短音有所对比,要做到长音和短音的结合,长中有短,短中有长,如果我们在演唱中无休止无节奏感地唱拖腔,就会把整首歌曲唱得很散,破坏掉歌曲的音乐性,最后会大大削弱歌曲的感染力。所以在演唱歌曲之前要熟练地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找到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恰到好处的比例,找到其节奏感和音乐感觉。

  在唱拖腔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归韵,如“鸿雁”的“雁”一直要保持韵母“an”音,有的人在唱这个拖腔的时候,后面保持不够,就变成了“ya――a”,相当于把字都唱变了,所以在唱拖腔的时候要做好气息支持,保持住元音。

  2.演唱中气息运用和美声唱法一致:“流畅”和“灵活”。蒙古长调旋律绵长悠扬,节奏自由,气势也比较宽广,演唱过程中,要求声音集中,位置要高,可是对于很多演唱者来说,一味去追求声音高位置,就会把呼吸提得很高,声音比较飘,甚至音准都会偏高。要唱好这首歌曲是需要有一定的气息控制能力的,把气放下来,在深呼吸的基础上要做到气息流畅,呼吸的通道要打开保持通畅的状态,咬字吐字要和气息配合好,保持气息的“灵活”状态,如果字唱大了,就会出现气多声少的感觉,唱起来老感觉气息不够用,很累,就很难把长调的绵长的感觉唱出来,如果字唱小了又会出现声多气少的感觉,感觉气息很浅很僵,也很难把自由、宽广的感觉唱出来,都是不可取的。在句与句之间的换气也要注意准确,自然,巧妙和连贯,不要给人很匆忙,很迫不得已的感觉。

  3.在演唱时要注意把握旋律线条,掌握好旋律的力度变化,力度要尽量和旋律线一致以“起”这个部分为例:

  在“起”的部分:“鸿”字力度做到mf,旋律下行到“雁”的时候,力度也要做一个减弱,从mf―p, 在5―5八度的大跳时,力度直接从p到f的大跨越,大二度和小三度向上级进时力度继续保持f的力度,小三度回归到6,在“上”字的时候缓慢力度回落到mf。

  不管歌唱者是用美声、民族还是通俗的方法来演唱这首歌曲,都要注意整首歌曲演唱时注意力度之间变化和衔接要自然,强的地方要能抛出去,弱的地方又要能够收回来,但是强弱又不能脱节。

  综上所述,通过对《鸿雁》的艺术特色和演唱分析,更进一步理解了这首歌曲的内涵,运用扎实的声音演唱技巧,才能够更好地表达出《鸿雁》的宽广,哀婉和荡气回肠。

为您推荐

歌曲《鸿雁》的艺术特色

  草原上的蒙古族把动物和草木都当做朋友,碧绿的草原,飞驰的骏马,都能够激起草原儿女炽热的情感表达,产生了很多歌颂动物及草原生活的歌曲,如:《骏马奔驰保边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夜色美》等。歌曲《鸿雁》..

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民族特征

  1.“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探索   歌剧表演中的歌唱艺术是语言与人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语言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洋歌剧的“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它的发声方法和技巧是根据意大利语言文化特点建立起来的。西..

演唱形式的多样化促使舞美灯光运用的多元化

  随着我国近代剧场的出现,一些带有布景灯光的新编剧目,在20至30年代曾有过一段竞相搬演的高峰期,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时装新戏,二是古装戏,三是连台本戏(包括武侠戏、神怪戏、侦探戏)。在这些戏中除了服饰创作有了变化..

常德丝弦的演唱艺术特征

《问云儿》的演唱分析

  歌曲的引子部分,作曲家编织了一条婉转的旋律线条,仅用了两个衬词“啊”和“呜”,就完美的把云儿随风摆动、飘渺不定的特性展现了出来。旋律多使用5度和8度跳跃,给人以轻快而紧凑的感觉。而引子部分最大的亮点在于旋律..

《乌苏里船歌》演唱技巧的分析

  (一) 声乐技巧的演唱   《乌苏里船歌》的特点从音乐的结构上来看,啊哈索呢啦……以船工号子为基础改编的,在演唱的时候,并不能以简单的号子表现手法表现就够了的,在这一声啊哈索呢啦……的声音中,还是舒张开情感的一..

《杨柳青》的演唱

  (一)发声方法简述   首先,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而不是传统的自然胸式呼吸方法。用传统的自然胸式呼吸方法来演唱时,会感觉声音有些许“飘”,而这种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会让你在演唱时的声音更加结实,更有着力点。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