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石、画像砖的产生

  严格来说,画像石、画像砖的起源并不在汉朝,而是从战国就已经初具雏形。所谓“秦砖汉瓦”说明了画像砖在秦朝时就已经出现。画像石、画像砖的流传时间很长,主要的流行年代是在汉武帝之后的三百年间,在某些地区一直延续到宋代。画像石、画像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汉朝无疑。

  1.坚实经济基础。汉朝的建立,结束了秦朝以来的经济凋敝、民怨沸腾的年代。在“汉承秦制”之上,汉代的统治者吸取了秦之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经济终于发展起来。西汉在武帝时期达到了鼎盛,此时社会稳定,经济富足,《史记?平准书》记载:“至今上(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同时,从汉朝的中期开始,大地主阶级发展壮大,地主经济得到发展,特别是东汉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地主豪强、富商巨贾都壮大起来。在《后汉书》中有这样的描写:“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从这些描述中可以得出结论,汉朝的发展为厚葬提供了经济基础。

  2.画像石、画像砖产生的思想基础。汉武帝时期,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孝为仁之本的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和重视,而“孝”的首要表现就是为亲人奉行厚葬。“崇饬丧纪以言孝”崇尚对先人的丧事极尽奢华,大操大办以求孝名。社会上流行“厚葬为德,薄葬为鄙”。

  汉武帝在位的第二年就开始为自己修筑陵墓,上行下效,王公诸侯、权贵皇亲、地主巨贾都竞相模仿。王符曾在《潜夫论?浮侈篇》描绘道:“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金缕玉匣,■梓■楠,良田造莹,黄壤肢葬,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崇奢上僭。”在“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之风愈演愈烈的趋势中,画像砖墓也随之大量涌现出来,这些画像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随葬品的代替、扩展或延伸。

  汉朝的文化更多的继承了楚汉的浪漫主义思想,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艺术作品中流露出一种朝气蓬勃、豪迈洒脱、浑然一体的风格。从原始社会发展起来的对神灵的崇拜延续到汉朝,“天人合一”“死即是生”等观点出现,彻底改变了当时人们对于死亡的看法,转变为了死后对神明时间的向往和憧憬。当时的人们认为,人死之后,灵魂生活在阴间,等待转世。人在阳间生活需要什么,灵魂在阴间依然需要什么。所以,生前的一切都要带走,以便在阴间舒适的生活。比如妻妾奴仆,当然不能够带走,但在生活中又十分的必要,那么只能够在砖、石上呈现。

为您推荐

洛阳汉画像砖的艺术表现特征

  在汉代,艺术以综合性特点出现,汉画像砖的图像是汉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反映着汉代艺术的深沉雄大风格。   (1)制作工艺。砖面的质地与平整均与泥土质地和制作工艺有关,最后在细腻平整的砖面上以木制的物象图案印模..

洛阳汉画像砖的题材与内容

  从内容和题材上看洛阳汉画像砖内容较丰富。表现手法比较自由,在不同地域有明显的风格差异,时间贯穿西汉至东汉的各个时期,出土数量以万计,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1)社会生活。汉代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从洛阳汉画像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