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石窟壁画艺术当中有大部分都是以叙事为主的壁画形式,如经变画,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如民族传统神话题材等。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如故事画。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北周第290窟的佛传故事,作横卷式六条并列,用顺序式结构绘制,共87个画面,描绘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之间的全部情节。这样的长篇巨制连环画,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也是罕见的。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也是敦煌壁画中广泛流行的题材,如“萨捶那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救鸽”、“九色鹿舍己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等。在佛教的传承当中石窟寺艺术承担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壁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时代背景下,在文化的传播与理念的传承中体现了很高的实用价值。画卷被艺术家尽心设计描绘在洞窟的墙壁之上,来往的信众属于社会的各种层面,所受教育不同,理解能力不一,甚至言语都不通。然而站在壁画之前,在他们虔诚的目光之中,他们看到的是同一幅画面,领会的是同一种理念,接收了同样的教育。这在当时是一种极为有效地传达手段,就在现在来看这也是一种极为有效地传达方式。
石窟寺壁画艺术面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受众,用同一个方式来传达信息。在千百年的岁月变迁、朝代更迭、文化发展中,信息传达仍然可以如此准确有效,这是插画艺术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魅力。敦煌石窟寺壁画的魅力还源于人性化的叙事手段,在故事画中使用了一系列画面组合形式及构图手法。大致可以总结为:单幅画式、组合画式、连环画式。每一种形式可以讲述特定的经变故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